”
没有抱怨,没有讨价还价。
接下来的两天,安敏早出晚归。
她没有像之前那些干事一样,拿着本子挨家挨户板着脸催收汇报。
安敏换下了报到时那身相对整洁的衣裳,穿了件半旧的蓝布褂子,头发也利落地挽起。
她先去找了那片家属区里年纪最大,也最有威望的赵大娘。
开口没提汇报的事,只是帮着赵大娘择菜、哄小孙子。
不过在闲聊间自然地问起各家各户的情况,谁家孩子上学困难,谁家男人在部队最近怎么样,谁家缺针头线脑。
她像个邻家妹子一样,带着针线和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安敏私底下偷偷准备的。
没有动用文教处的。
能用这些换来乡亲们跟她说话,她也是很知足的。
哪家嫂子需要缝补,她就坐下帮忙;哪家孩子哭闹,她也帮着哄两句。
她耐心地听家属们絮叨生活的琐碎和不易,偶尔巧妙地引导几句。
讲讲国家政策对军属的关怀,说说学习新思想对教育孩子的好处。
她绝口不提思想汇报四个字,但聊天的内容,却恰恰是思想汇报里最朴实、最接地气的内容。
第三天下午,当安敏带着一沓厚薄不一、字迹各异。
甚至有些是口述、安敏代笔的思想学习体会回到文教处,放在张春兰桌上时,张春兰和刘建国都愣住了。
那沓纸里有歪歪扭扭的铅笔字,有按了红手印的口述记录,内容虽然简单直白,却都是家属们真实的想法和生活点滴。
完成率之高,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张春兰翻看着,脸色变了又变,想挑刺,却发现连最挑剔的刺头户都交了东西。
她只能干巴巴地说:“……嗯,效率还行,不过内容……太浅显了,缺乏深度。”
这评价显得苍白无力。
刘建国也凑过来看,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讪讪地没说话。
第一关,安敏不仅过了,还过得漂亮。
张春兰的刁难落了空,反而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安敏笑着说道:“那今后还请张干事和刘干事多多指教。”
她就是要他们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