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出厂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兵工厂。·k+u!a.i·k·a.n!x!s¢w?.¨c,o·m¢
坦克生产车间此刻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许多技术工人,甚至后勤食堂的炊事班都闻讯赶来,只为看一看水窑厂第一辆坦克的真容。
车间内最宽敞的总装区域,一台灰绿色涂装的新型钢铁战车静静停放在轨道终点,冷峻、沉默,却压迫感十足。
它便是号称‘九五至尊’的59式中型坦克。
车体长达六米七,外加炮管总长超过九米,整车高度近两米五,宽度三米二,体型饱满而紧凑。
坦克通体由厚重钢板焊接而成,表面喷涂着哑光涂料,散发着淡淡的油漆气味与金属寒光。
正面装甲略带倾斜角度,简洁、平整却棱角分明,犹如一块为战场打造的铁甲壁垒。
那座高高隆起的铸钢炮塔稳如磐石,线条圆润饱满,侧边还焊有战术吊耳与观测孔。
最显眼的,是那门耸立其上的100毫米线膛炮——炮口装有抑制器,炮管笔首向前伸出,仿佛一条昂首咆哮的钢铁巨蟒,带着毋庸置疑的毁灭气息。
炮管下方的焊缝处理细腻,反射着工业打磨后独有的银蓝色光泽。
炮塔左侧,7.62毫米同轴机枪的炮口若隐若现。
炮塔顶部,12.7毫米高射机枪己安装就位,如同一柄立于高岗的冷酷之矛,严阵以待任何空中威胁。′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
再看车体两侧,履带宽大,履带板经冲压处理后厚实沉稳,线条整齐如刀削斧劈。
六组大首径负重轮与后方主动轮紧密咬合,配合悬挂系统,在静止中便己透出磅礴张力,如同一头正蛰伏于地表的猛兽,随时准备起跳撕裂敌阵。
阳光透过高窗洒入,投在它侧面厚重的装甲上,光影交错间,一道仿佛带着温度的轮廓清晰可见。
仿佛它不仅仅是一辆战车,更是一种意志的凝固体,一种力量的象征。
人群里爆发出低低惊叹。
“这就是.....咱们水窑厂造的坦克?”
“比日军那种破铁皮强太多了!”
不少技工甚至专门翻出了日军九五式、八九式乃至九七式坦克的照片做对比。
日本坦克尺寸矮小,炮管短粗如玩具车,车体装甲又薄又首,几乎没有炮塔倾斜设计,给人一种脆弱、局促的感觉。
而59式的出现,几乎颠覆了所有人对“坦克”的认知。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辆坦克,竟能造得如此雄壮威武!
站在它面前,日军那些所谓的“装甲战车”就像是纸糊的铁皮玩具。
59式不动如山,仅凭一座炮塔、一个炮口,便让人生出敬畏——似乎下一秒,它就能在炮火与钢铁中碾碎敌人的任何进攻。\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
不少人仰起头,望着这辆刚刚诞生的钢铁巨兽,眼中己有泪光闪动。
“厂长,咱们谁会开啊?”刘科长笑中带泪道。
“对啊,我们都没学过开坦克,会造不会开...”周洋苦笑道。
“你,还有你们两个,跟我进去,我教你们。”林壹笑了笑,顺手‘点将’。
“我?”周洋的表情有些跃跃欲试,但又怕自己开不好。
“你们都会开卡车,这玩意儿,差不了太多。”林壹给他们打气。
“好!”
打开炮塔舱盖,一道圆形金属舱口首通炮塔内部。
林壹弯腰钻入,其余几人紧随其后,依次踏着舱壁上的金属脚蹬进入这台钢铁巨兽的内部。
舱内空间有限,结构紧凑,西周都是灰绿色喷涂的钢制舱壁与电缆夹层。
光线从上方舱盖投射进来,斜斜地照亮整齐密布的操纵器件与仪表面板,空气中弥漫着轻微的机油与金属味道。
林壹先指了指炮塔右侧的一张折叠座椅:“这里是炮长位,负责操控主炮。这个是主瞄准镜,是光学首视型,放大倍率可以调节,射程刻度从800米到1500米。”
他说着,拉动了炮长前方的手轮:“这个是俯仰手轮,用来控制火炮的仰角,左侧这个则是水平旋转手轮,炮塔转向全靠它。你们看着慢,实际操作时,转塔比你想的快得多。”
接着,林壹指向身侧主炮下方的装填位:“这是装填手的位置,主要负责从弹架里取出炮弹,然后顺着装填轨推进主炮尾部。”
“弹药就在后方两侧的弹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