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昨晚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句子,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印证。
窗外的雨停了,一丝微光穿透云层。赵环走到绘图桌前,摊开新的图纸。他没有再用尺子,而是拿起了久违的炭笔。笔尖在纸上游走,不再受限于角度和数据,而是追随着脑海中那道由声音和星光构成的弧线。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时,纸上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穹顶设计——它的边缘像被风吹拂的春水,每一道曲线都记录着古戏台木梁的呼吸,而穹顶中央的天窗,恰好是星子坠落时的完美入口。
他放下笔,指尖触到图纸上湿润的痕迹。不知是咖啡的残留,还是窗外飘进的雨雾,抑或是……他忽然想起在景德镇看到的陶土,老师傅说那是"会记住体温的材料"。此刻这张图纸上的线条,似乎也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电脑屏幕上的模型还在闪烁,那道由"错误"诞生的曲线正以三维形式旋转,每一个面都反射着初升的阳光。赵环忽然笑了,他意识到,自己坚守了多年的理性宇宙,今天终于出现了一道美丽的波动。而这道波动的源头,或许就藏在那些被他视为"非理性"的褶皱里——就像老建筑梁柱间的榫卯,看似松散,却暗藏着让生命共振的密码。
他拿起手机,翻到通讯录里那个陌生的号码——那是甲方今天下午要推荐的陶艺家,名字叫郭静。他还不知道这个名字背后的意义,但此刻,他忽然很想知道,当这样的穹顶设计遇上泥土的呼吸,会碰撞出怎样的星芒。
草稿纸边缘的星子图案旁,他用钢笔轻轻添上了一道水波纹。窗外,第一颗晨星正在褪去,而属于他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宇宙,才刚刚开始展露它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