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4章 城门

第54章 城门

,咱洛阳的花,总得开着。”

商队头领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无数手艺人,他们的手或许粗糙,却总能创造出最精致的东西。

黄巢在潼关的校场上检阅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是从洛阳和潼关招募的百姓,脸上还带着怯生生的表情,握着兵器的手不停地抖。

“别紧张,”黄巢走到一个少年面前,拿起他的枪,“握枪要稳,像这样,把力气用在手腕上。”

少年学着他的样子,枪果然稳了些,黄巢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枪是用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不是用来杀人的。”

少年用力点头,眼里的恐惧少了些,多了点坚定。

三日后,大军出发,潼关的百姓站在路边送行,手里拿着鸡蛋和饼,往士兵怀里塞,有个老婆婆拉着黄巢的马,非要他收下一个红布包。

他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红糖,老婆婆说:“将军,路上带着,累了就含一块,有力气。”

他眼眶一热,把红糖收下,对着老婆婆深深一揖:“您放心,我们一定打下长安,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旗帜在风中飘扬,织锦匠的儿子走在队伍中间,手里的军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上面的牡丹花纹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前太守的女儿骑着马,走在队伍的侧翼,她换上了男装,方便行军,手里的长枪擦得锃亮,枪尖闪着寒光。

商队头领带着后勤队伍跟在后面,马车里装着粮食和药材,还有不少修补军械的工具,他时不时勒住马,看看后面的队伍有没有跟上。

老书生坐在一辆马车上,车厢里堆满了古籍,他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色,路边的田地里,有农民在耕作,看到义军经过,只是抬头看了看,又继续干活。

“这才是百姓啊。”他喃喃自语,“不管谁掌权,只要能让他们安稳种地,就够了。?z¨x?s^w\8_./c_o.m-”

队伍走了半个月,抵达长安城外的灞桥,灞桥边的柳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像极了他记忆中长安的春天。

黄巢勒住马,看着远处的长安城,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城头上隐约可见守军的身影。

“就在这里扎营。”他下令,“明日攻城。”

士兵们开始安营扎寨,挖壕沟,立栅栏,有条不紊,织锦匠的儿子和几个士兵一起搭建帐篷,他的手指被钉子划破了,却浑然不觉。

前太守的女儿带着医疗队检查伤员,大部分是行军时扭伤的,没有重伤,她松了口气,让士兵们烧些热水,给大家泡泡脚。

商队头领检查粮草,发现还够支撑一个月,他让人清点了一下,分出一部分给附近的百姓,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帮忙运送物资。

老书生在灞桥边散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灞桥送别”四个大字,是前朝大书法家的手笔,他用手抚摸着石碑,突然想起年轻时和朋友在这里分别的场景。

“一晃三十年了。”他感叹道,时光像流水,带走了太多东西,却带不走心里的执念。

当晚,黄巢召集众人商议攻城之计,长安城墙坚固,硬攻损失太大,商队头领提议:“长安城西有个城门叫金光门,守卫相对薄弱,可以从那里下手。”

前太守的女儿补充:“我听说金光门的护城河比较浅,容易架设浮桥。”

黄巢点头:“好,就攻金光门,正面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力,侧面强攻金光门。”

织锦匠的儿子突然说:“我可以织一些假旗帜,插在其他城门附近,让守军以为我们要全面进攻。”

黄巢笑了:“好主意,就交给你了。”

第二天一早,攻城开始,义军在东、南、北三门架设云梯,佯作攻城,城头上的守军果然调集主力防守,金光门的守卫变得更加薄弱。

中午时分,黄巢一声令下,主力部队突然转向金光门,架设浮桥,强渡护城河,守军猝不及防,慌忙调兵增援,却已经来不及了。

前太守的女儿第一个冲上浮桥,长枪挥舞,挑落了几个射箭的守军,身后的士兵跟着冲了上去,很快就占领了桥头。

商队头领带着人架设攻城梯,梯子刚靠上城墙,织锦匠的儿子就爬了上去,他的动作不太熟练,却异常坚定,爬到一半,一支箭擦着他的耳边飞过,钉在城砖上。

他吓出一身冷汗,却没有停下,继续往上爬,终于爬上了城墙,挥舞着短剑和守军厮杀,身上很快溅满了血污。

黄巢也冲上了城墙,刀光所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