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下达“发光”的指令时,所有的鬼火菇突然同时亮起,幽蓝的光芒连成两条线,清晰地勾勒出吊桥的轮廓;护栏上的蘑菇则间隔闪烁,像一串警示灯。熔熔扫描后发现,这些蘑菇的发光强度是平时的三倍,而且能持续八小时,足够覆盖夜间活动时段。
“还得标记危险区。”阿灰突然对着悬崖边缘的一处岩石低吼,那里的土层松动,辐射指数也异常偏高。马龙明白,需要用不同的光来区分——他引导另一处的“血焰菇”(发出红光的变异蘑菇)向危险区生长,“让它们在辐射超标的地方密集生长,保持常亮。”
血焰菇的红光很快在松动的岩石周围亮起,与吊桥的蓝光形成鲜明对比,像在地面画了道禁止线。马龙试着走进红光范围,蘑菇的光芒立刻变得更亮,仿佛在发出警告,直到他退开才恢复正常亮度。
黄昏时,吊桥彻底完工。50米长的藤蔓网横跨陨石坑,钢索藤的主茎粗如手臂,网状结构能分散重量,即使两人并排走也稳如平地。吊桥两端,鬼火菇的蓝光与血焰菇的红光交织,在暮色中划出清晰的安全路径。
马龙带着熔熔走上吊桥,脚下的藤蔓传来轻微的弹性,金属结晶的摩擦声像细语。他低头看向谷底的辐射雾,再抬头望向对岸——以前需要三小时的险路,现在只需五分钟。护栏上的鬼火菇随着他的脚步微微变亮,像在为他引路。
走到桥中央时,一阵风吹来,吊桥轻轻摇晃。但藤蔓立刻做出反应,茎秆微微收缩,稳住了晃动——这不是马龙的指令,是植物在能力影响下产生的自主适应。他突然意识到,这种操控不是单向的命令,而是与植物建立的共生关系,它们在回应他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
对岸的阿灰叼来一片钢索藤的叶子,叶子边缘的金属结晶闪烁着。马龙接过叶子,放在吊桥的藤蔓上,意识里传来一阵愉悦的震颤——像是植物在感谢他提供的生长方向。
夜幕降临时,他们坐在吊桥尽头的岩壁下。坑谷上空,吊桥的蓝光轮廓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像一条跨越深渊的光带;危险区的红光则像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护着边缘。熔熔扫描显示,附近的变异植物都在朝着吊桥方向缓慢生长,仿佛被这处“安全地标”吸引。
马龙摸着身边的鬼火菇,菌盖的蓝光在他掌心明明灭灭。从时空锚点到陨铁锻造,再到现在的植物操控,能力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看着远处被蓝光照亮的吊桥,突然想到:或许这些变异植物不只是工具,它们也是这片辐射土地的一部分,是可以并肩生存的伙伴。
明天,或许可以试着让藤蔓长出储存水分的囊袋,或者让发光蘑菇根据辐射强度改变颜色。他想。在这个被重塑的世界里,生存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学会与万物共生——哪怕是一根带着金属结晶的藤蔓,一朵会说话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