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寒言聆听圣人之道三百年,儒道修为从初期跃升至圆满,仅一步之遥便可迈入更高境界。
切莫以为他仅突破数个小境界便轻视,实则已极为不易。要知道,修行之路本就艰难,即便是一个小境界的跨越,也需要数百乃至上千年的积累。而大境界的突破,则需数万年,甚至更多。
若根基不足,许多生灵终其一生都将被境界束缚。况且,孟寒言修习的是前所未有的神话儒道,比之仙道更为艰难。
洪荒之中,仙道修士众多,虽有根基薄弱者,但因前人经验积累,仍能迅速提升修为。而孟寒言修儒道,无人可指引其前行,唯有凭借己力披荆斩棘。
因此,他聆听圣人讲道三百年,仅提升数个小境界,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只是当前的情况。待他的儒道修为提升,他将成为儒道的开创者。若能将儒道推广于洪荒,并广收 弟子,他作为祖师将汇聚无尽气运。
借这无尽气运之力,他的修为必将飞速增长,甚至超越洪荒中的顶尖仙道强者。
此念一起,孟寒言对未来充满期待。
“初习儒道虽艰辛,然前路广阔,厚积薄发方为正道。”
孟寒言心中默念,随即感知自身变化。
!儒道修为达至儒生圆满,体内寒言正气愈发强大,只需轻展寒言之气,便足以崩山裂石。
更重要的是,凭借文胆与不屈意志,在圣人威压之下仍能从容自若。
纵使天道加身,亦无法动摇其信念。但凡一息尚存,初心绝不更改。
修真之路本就逆天,天道加身后,众多修士往往改变初衷,惧于天地威严。
而习儒道者,需怀宁死不渝之心,朝闻道,夕死无憾。
此非逆天而行,乃坚定信念,不因外界而易志。
孟寒言修为渐长,元始天尊讲道尚未终了,他借圣人道韵稳固根基。
时光飞逝,百年转瞬即过。
孟寒言儒道修为稳固,元始天尊讲道亦接近尾声。
“天地之道,尽显于此!”
元始天尊话毕,讲道落幕,天地异象随圣人道音消散,磅礴道韵归于无形。
广成子、玉鼎等人从悟道中苏醒,神情喜忧参半。
“圣人大道深不可测,虽仅领悟皮毛,好在修为略有精进,未虚此行。”
广成子感慨,眼中既有欣慰,亦有遗憾。
他欣慰于自身修为稍有进步,遗憾则在于未能完全理解圣人教诲。
心中存憾,因未能尽览奥义,否则成就当更进一步。
玉鼎真人、赤精子等修士,虽不及广成子那般深厚,然各有精进,高低不一。
黄龙真人亦有所得,修为踏入仙途之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