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放在阴凉通风处是能储存很久的。
陆明川之前做了好些个竹筛,这次正好用架子架起来,一层层将板栗铺开了储存。
柿子除了泡以外还可以做柿饼,忙碌了几天,厨房跟西屋的屋檐下挂满了一条条柿子做的帘子。
忙完这些,工地也要上梁了。
目前基地的规划是两栋储存仓库,一栋实验室,一栋员工宿舍,宿舍一楼预留做食堂。
外围当然少不了围墙跟大门。
最先上梁的是种粮仓,毕竟眼瞅着马上要大丰收了,这批留种的麦子不能没地儿放。
上梁是大事,大队的人没事的都去瞧,蒲丰良顺便公布了实验室要招人的消息。
除了专业的研究员,大门还需要两个保安轮流值班,以及食堂的厨子等人手。
这些名额自然是优先给大队的人,毕竟是知根知底儿的,最后人选让陈支书把关。
基地的名字苏蘅提议就用大队名儿,她觉得红星基地听上去就充满了希望,并且很有实力。
蒲丰良也觉得这名字听着就是好兆头,于是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地里的麦子己经快熟了,黄澄澄一片,风吹麦浪,沉甸甸的麦穗儿快把麦秆压弯了腰。
别的大队麦子今年都是大幅度减产,只有红星大队,这产量瞧着绝对比往年还高,连大河公社都被比下去了!
这是一整个大队的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初商量的是按同等的份量给大队补粮,因此这些天,眼瞅着麦子一天比一天黄,大队的人时不时就要去地里瞧瞧。
在心里估摸啥时候能割麦子。
索幸仓库上完梁以后进度就快了,紧赶慢赶的,终于赶在秋收前把种粮仓完工了。
仓库前面的晒谷场也被清理了出来,陈支书让人赶着大队的牛拉着石磙来一遍遍给压平整了。
随着仓库的完工,大队长一声哨响,红星大队的秋收总算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