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的春节就在众人的欢笑中过去了。¢优+品¢小.说_网! ?免·费\阅+读′
元宵节还没过,各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陆续发放了下来。
周边公社己经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苏蘅听说这事也忍不住天天蹲门口看有没有邮差过来。
可是门前每天都安静如鸡。
她忍不住跟陆明川说:“我该不会当时把地址填错了吧?”
“不会,估计是有什么事耽搁了,总会来的。”陆明川安慰道。
但元宵都过了,也依旧没有消息。
她忍不住跟宋晚说:“我们三个的答案高度相同,这要一落榜,不得仨一块。”
本来她对自己还是挺自信的,但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她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把答案填错了,或者有人给她把试卷调换了。
得亏蒲丰良给她把位置留着,不行过两天还是回去上班吧。
宋晚也拿不准了,但还是安慰说:“万一落了就明年再考,晚一年上大学也不碍事。”
这会儿夏季再次招生的消息还没出,都以为第二次高考等再等一年。
程翊倒是比他俩心态好,他觉得在这儿待着还挺自由的,落榜了就再考呗。
趁没上学,等晚晚生了他就能天天专心伺候老婆孩子。
不过他这想法注定要落空了。¨c¨m/s^x′s′.¢n_e*t~
第二天,苏蘅正在家愁眉苦脸的嗑瓜子时,院门就被敲响了。
外头突然一下闹哄哄的,好像还挺热闹。
陆明川赶紧去开了门,苏蘅也好奇的探头去看,就看到了好久不见的邹书记,身后还跟着大队的一行人。
她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这啥阵仗。
“苏蘅同志,恭喜你成为我市理科状元,成功被京大录取!”
状元?!
她竟然是状元!
苏蘅反应过来时脸上己经没忍住笑了出来。
她赶紧上前去接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可是京大的通知书啊,上辈子落榜,这辈子终于圆梦了!
拆开信封拿出那张纸,薄薄的一张纸,对苏蘅来说份量却沉甸甸的。
她忍不住看了又看。
邹书记从下属手里拿出一个手提包,递给苏蘅说:“这是市里给你的奖学金,京城路远,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们说。”
包里是一千块钱,这真是一笔巨款奖励了。
苏蘅连忙道谢,邹书记摆摆手。
“这是应该的,我们长林市一下出了三个京大的高材生,值得庆贺啊!”
“三个?另两个是……”
正说着宋晚跟程翊就被队里人叫过来了。?零·点*看.书! ?无′错`内_容!
“你们红星大队真是卧虎藏龙啊,市里一共就三个考上京大的,全出在你们大队了。”
应该说省里一共都没几个,他们长林市一个偏僻小县城就出了三个。
邹书记的脸上也很有光。
陈支书更有光了,这都是他队里的。一想到他还跟京大高材生一起种过田,说出去能吹一辈子!
最终宋晚跟程翊也分别得到了八百跟五百的奖学金。
三人被戴上大红花站到大队办公室的门口拍了张照片,苏蘅还单独跟邹市长拍了一张。
然后陆明川去沟通,说想抱着孩子跟苏蘅一起拍个全家福。
于是借用市里记者的摄像机,三人站在红星大队的门口拍了第一张全家福。
那记者很是大方,钱也不要,只说过几天让邮差带过来。
他回去还得写篇专访的稿子呢,想想也是与有荣焉,这可是他们市里的门面。
市里的人首到下午才走,苏蘅他们又被村里的人围着恭喜了好一阵。
实验室的人也特地来恭喜了她。
蒲丰良还给了她一封信:“老郑是我多年好友,也是你们经管院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去了那儿人生不熟的,我让他关照关照,你也别客气,有啥事儿就找他。”
苏蘅接过这意义不轻的信,郑重的道了谢。
蒲丰良摆摆手,又说:“咱们研究的希望一号己经育种了,等开春就播下地,今年说不定有好消息呢,到时你记得回来看,这可也是你的心血。”
“那必须要回来,到时候再来跟大家一起割麦子。”
她真的遇到了一群良师益友。
苏蘅回到家,第一次没急着去数钱,而是拿着通知书跟陆明川说:
“以后我也是京大的人了,我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