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从一个游方的老道士手中所得。那老道形貌邋遢,但言语间却颇有玄机,言此符有“安魂定魄、驱散外邪侵扰”之效,因材质特殊、符文古奥,她便一直贴身收藏。如今看来,这符的来历,比她想象的更神秘?
“那老道…”徐仪华终于抬起头,烛光映照着她温婉却带着一丝锐利的眼眸,“可有线索?”
徐影微微摇头:“时间太久,当年那老道也是萍水相逢,未曾留下名号。北地游方僧道众多,行踪不定…如同大海捞针。不过…”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奴婢打听到一个消息,或许…有些关联。”
“说。”
“就在前几日,城外二十里处的‘庆寿寺’,来了一位挂单的和尚,颇为奇特。”徐影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此人法号…道衍。据说精通儒释道三教,尤擅阴阳术数,谈吐不凡。寺中僧众言其常作惊人之语,曾于酒后言北平有‘潜龙之气’升腾…似有所指。只是此人行踪飘忽,不常在寺中,也少与外人接触。”
“道衍?潜龙之气?”徐仪华眼中精光一闪!庆寿寺!这不正是王爷前些日子曾微服私访过,回来后提及过那个“王气在燕”的姚广孝所在之处吗?!难道…王爷的异常,与这个神秘和尚有关?!是这和尚施了什么邪法?还是…王爷去找他,引来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她猛地看向手中那枚明黄的符咒!难道…这符咒的真正作用,并非简单的驱邪安神?而是…针对某种特殊的、与这“潜龙之气”或神秘僧道相关的“侵扰”?
巨大的疑云和更深的忧虑瞬间笼罩了徐仪华。王爷的异常、深夜的诏书、来历神秘的符咒、行踪诡秘的和尚…这一切,如同散落的珠子,被“庆寿寺”和“道衍”这个名字,隐隐串联了起来!
“徐影,”徐仪华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冷冽与决断,“加派人手!给我盯紧庆寿寺!特别是那个道衍和尚!我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尤其是…是否与王府中人有过任何接触!记住,要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徐影肃然领命,身影悄无声息地退入黑暗中。
徐仪华独自坐在烛火旁,将手中那枚明黄的符咒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符纸棱角刺痛着掌心,却远不及她心中的寒意。
‘王爷…’ 她望向窗外沉沉的、仿佛蕴藏着无尽秘密的夜幕,眼神复杂难明。‘无论你身上发生了什么…无论牵扯到神佛还是鬼魅…妾身…定要护你周全!’
**(悬念结尾)**
静思堂的烛火,在徐仪华凝重的侧脸上跳跃,将她眸中那份深沉的忧虑与决绝映照得格外清晰。那枚被攥得发烫的明黄符咒,如同一个不祥的烙印,深深烙在她的心头。
庆寿寺…道衍和尚…潜龙之气…
这些词语在她脑中盘旋,交织成一个巨大的、充满不祥预感的谜团。王爷深夜的暴怒与异常,那瞬间诡异的“灵魂震颤”,是否真的与这个神秘莫测的和尚有关?那“王气在燕”的谶语,是福?是祸?还是…某种招致邪祟的引子?
她派出的探子,如同融入夜色的蝙蝠,悄然扑向城外那座笼罩在迷雾中的古刹。他们能否带回关于道衍和尚的确切消息?这个行踪飘忽的黑衣僧人,是否就是解开一切谜题的关键?亦或是…一个更危险旋涡的开端?
与此同时,燕王府的寝殿内。
青年朱棣(意识b)依旧靠在冰冷的榻边,毫无睡意。手心紧握着那枚徐妃留下的符咒,尖锐的纸角深深陷入皮肉,带来清晰的刺痛感,却远不及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意识a(永乐帝)带来的“天机”,如同在他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世界里投下了一颗毁灭与重生的炸弹。装疯?靖难?登基?永乐盛世?这些词语在他脑中疯狂冲撞,将原有的认知碾得粉碎。
【‘未来的…皇帝…’】 他无声地咀嚼着这个称呼,一种难以言喻的战栗感顺着脊椎爬升。是狂喜?是恐惧?还是一种被命运巨手攫住的窒息感?
姚广孝…那个黑衣和尚的名字再次浮现。未来的自己,对此人推崇备至,称之为“最重要的谋主”!此人…真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值得他燕王朱棣,在如此危局之下,去屈尊拜访、以礼相待?
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要不要…现在就去庆寿寺?’】 他急需一个答案!一个能帮他理清这团乱麻、指明方向的答案!姚广孝,或许就是那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