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豆…勉强及格!明天辰时,带十块沉铁来刻十个!废一块,加练十块!刻不完,趁早滚蛋!”说完,背着手,晃悠着走回他的小炉旁。
陆守拙握着那块温热的沉铁,看着徐教习干瘦的背影,嘴角却微微扬起。他听出了那刻薄话语下,一丝极其微弱的认可。这炼器的第一道门槛,他总算在心境蜕变后,艰难地跨了过去。
离开百工坊时,天色已近黄昏。陆守拙没有直接回清竹苑,而是带着那份沉静与满足,再次踏入了藏经阁的角落。摊开《周易注疏》,目光落在“一阴一阳之谓道”之上。
今日在百工坊的经历,如同活生生的注解,在他心中流淌。
刻刀为阳: 主动、锐利、施加外力(文气)、进行创造(刻纹)。
沉铁为阴: 被动、厚重、承受外力(刻痕)、提供载体(材料)。
“心手合一”: 便是调和阴阳的关键!心神(阴之静,感知)驾驭手腕(阳之动,操作),文气(阳之动,能量)顺应材料(阴之性,特性)。唯有阴阳相济,动静相宜,方能成器。
“生生之谓易”: 那沉铁上亮起的微弱灵光,不正是死物(沉铁)被赋予“生”机(灵力流转)的体现?炼器之道,亦是赋予死物以“生命”的过程!
他提笔,在心得笔记上写下:
“今日于百工坊刻阵,初悟‘心手合一’之要,乃调和阴阳、动静相宜之理。刀为阳,铁为阴;心为阴(静察),手为阳(动行);文气为阳(动),材质为阴(承)。阴阳和合,则阵纹生,灵光现。炼器之道,亦为‘生生’之道,化死物为灵器,蕴生机于金石。”
笔尖落下,他心中豁然开朗。藏经阁的玄理,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可以印证于百工坊的炉火之间!《周易》的阴阳平衡、生生不息之道,与他正在学习的炼器基础,乃至他自身的混沌道星蕴含的“理”与“养”,都隐隐相通!
心境澄明如镜,不仅映照己身,亦开始映照万物运行的至理。金火院的炉火淬炼了他的耐心与掌控力,藏经阁的玄理则为他指明了方向。这看似平凡的炼器基础练习,在《周易》之光的照耀下,竟显露出通向大道的微光。陆守拙合上书卷,看着窗外渐沉的暮色,眼中闪烁着温润而坚定的光芒。道在器中,理在行间。稷下学宫为他铺就的,是一条需要以心为镜、以手为笔、脚踏实地去丈量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