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295万元被转入了八个银行卡账户上,之后又很快被转到另外一百多张卡中。
转账当天,绝大部分钱己经被人提取。专案组调取了大量的录像资料以及相关交易记录进行侦查,但是从录像所见,大部分诈骗分子都伪装过了,专案组只好从涉案的一百多张卡的记录里寻找蛛丝马迹。
经过细致认真的排查,民警在一张开户人为朱某的银行卡资料上发现了疑点。经过仔细辨认,朱某跟某银行自动柜员机上取款的犯罪嫌疑人体态非常像。
10月21日晚,在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在某花园抓获朱某、洪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赃款11.3万元、作案手机16部、作案银行卡近100张、作案专用手提电脑一部、银行U盾37个。据朱某交代,该团伙还有三名成员在佛山作案。
11月6日凌晨,专案组在高速路口一举抓获该团伙另外三名犯罪嫌疑人杨某、李某、彭某。经审讯,该作案团伙对王素珍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11月9日,得知案子成功侦破295万元,己追回近200万元,王素珍喜极而泣,握着办案民警的手感激不尽。
欣喜之余,王素珍百思不得其解,犯罪分子怎么对我的个人信息知道的如此清楚呢?
办案民警告诉他,此类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专门套取个人信息的,有专门打电话进行诈骗的,有专门转账的。
在进行诈骗之前,常以为某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为名套取个人资料。
经民警提醒,王素珍想起来了大约两个月前,他曾接到过一家医疗保健品公司的调查电话,因为很想购买这种医疗保健品,他把自己详细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对方了。王素珍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犯罪分子打来的电话号码显示的却是公安局的号码呢?这就是不少人被骗的关键所在。
办案民警拿出缴获的作案手提电脑,解释犯罪分子使用了显号软件,这种软件能够在你的手机上显示任何地点的任何号码,包括公安局的通信公司、银行的号码。
民警打开显示软件,在模拟号码栏输入珠海市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在下方输入民警自己的手机号码。
民警解释,这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个三方通话的原理,通过电脑实现网络电话的主叫主叫到我的手机上,我一接通,这个系统会自动拨打你的手机,但在你的手机上显示的却是公安局的电话。
随即,民警通过网络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呼叫王素珍的手机王素珍一看号码果然是公安局的,而非民警自己的这令他瞠目结舌,太不可思议,太可怕了。
虽然大部分钱追回来了,儿子买房结婚也有了保障了,但每当回想起自己被骗的经历,王素珍就感到恍若噩梦一场。
2008年9月,在接受采访时,他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这种高科技的诈骗手段,如果不及时加以揭露,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上当受骗。王素珍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猜猜我是谁”到后来的“冒充公检法”,再到利用显号软件伪装身份,骗子们的套路越来越隐蔽,受害者也越来越难以辨别真伪。
诈骗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警方在侦破此案后发现,这起电话诈骗并非个案,而是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中的一环。
信息泄露源头:诈骗团伙通过非法购买、网络钓鱼、甚至伪装成市场调查公司等方式,大量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王素珍此前接到的“医疗保健品公司调查电话”就是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
诈骗话术培训:骗子们经过专业培训,能精准模仿公检法机关的语气和流程,甚至能背诵相关法律条文,让受害者深信不疑。
技术手段支持:显号软件、改号器等工具让骗子能随意伪造来电显示,使受害者误以为是官方来电。
资金转移网络:诈骗得手后,赃款会迅速通过多层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甚至境外账户分流,最终流入骗子手中,追查难度极大。
如何防范电话诈骗?
王素珍的遭遇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警方提醒,面对类似情况,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不轻信陌生来电: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
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能随意告知他人。
多核实信息:接到可疑电话,应挂断后主动拨打官方电话(如110、银行客服)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