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将电报纸对折,纸张发出清脆的"啪"声。
他转身走向挂在中央的作战地图,军靴踏在木质地板上的声响坚实有力。
"留三营三连在铁岭与后续部队交接,同时给军部发报说明情况。"
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蜿蜒的铁路线向南划去,
"其余部队按原计划,十点准时拔营南下!"
李智光欲言又止地向前半步,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在他眼镜片上划出一道反光:
"可这封电报事关重大,是否等军部明确回复再......"
"老李,"
吴洋突然转身,嘴角扬起一个笃定的弧度,
"你看这电报发来的时机。"
他展开电文指向日期,
"冯麟阁早不投诚晚不投诚,偏偏选在我们拿下铁岭的当口。这说明什么?"
不等回答,他自问自答道:"说明奉天方面己经坐不住了!"
公署外传来战马嘶鸣和士兵列队的嘈杂声,隐约还能听见炊事班搬运铁锅的碰撞声。
这些声响交织成前线部队特有的背景音,却丝毫没有分散吴洋的注意力。
他抓起桌上的军帽,帽檐阴影下的双眼炯炯有神:
"就算军部有新指示,也只会让我们加快南下速度。传令下去,各营做好急行军准备!"
李智光望着团长帽徽上微微晃动的光芒,突然会意地点头。
他注意到吴洋说这话时,右手始终按在腰间的配枪上,这是这位团长思考重大决策时不易察觉的小习惯。
参谋长的目光移向地图上被红箭头指向的奉天城,忽然明白了团长的判断:
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
"我这就去安排!"
……
图昌南郊,朝阳的晨晖染红了整片营地,红警部队南面军主力刚刚拔营启程,车轮与马蹄扬起的尘土尚未完全散去。
军通讯营的帐篷内,电报机突然"滴滴答答"地响了起来,打破了行军后的短暂宁静。
杨百川接过通讯兵递来的电文,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动。
他扫了一眼内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冯麟阁倒是挺识相的嘛,"
他的手指轻轻弹了弹电文,
"这样一来,倒是省了我们不少工夫。"
参谋长周一山凑近前来,目光敏锐地落在电文末尾的署名处。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着帐篷内的灯光:
"以我们对冯麟阁的了解,"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
"这位老狐狸可从来不是个爽快人。依我看,多半是后面这两位说了什么,才让他这么早就下定了决心。"
杨百川闻言,再次仔细端详起手中的电文。
他的目光在署名栏停留许久,那里除了冯麟阁的名字外,还赫然写着赵尔巽和张锡銮的名字。
帐篷外传来部队行进的口令声,与电报机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
"有意思,"杨百川若有所思地说,
"张锡銮己经不是镇安上将了,这份电文上却有他的背书。"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帐篷的门帘,望向北方奉天的方向,
"看来,真正推动这件事情的,恐怕就是这位老将军了!"
……
周一山点了点头,顺手整理着桌上的作战地图:
"很大可能便是如此了!"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奉天的位置点了点,
"说起来,张锡銮被撤职还是因为他不愿与我们开战导致的。"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要不是他年纪大了,说不定指挥官会重用他吧?"
帐篷内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煤油灯的火苗在轻微地跳动。
杨百川将电文折好,塞进了军装的上衣口袋。
他的动作很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谁知道呢?"
他最终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
"不过,等我到了奉天,"
他的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起来,"我倒是想亲自见见这位老将军。"
对于这位从甲午战争中杀出来的老将,杨百川还是很敬仰的。
外面的天色己经完全大亮,营地里的火把陆续熄灭。
远处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清晰可闻。
就在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一名年轻的通讯兵手持电报快步走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