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里的边境线。
在龙井县,官兵们拆除了日本人修建的"东亚共荣"牌坊,在原址上筑起了混凝土工事。
连长李卫国指着新建的检查站对士兵们说:
"这里就是国门,绝不能再让日本人踏进一步!"
边境地区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安全保障。
而对那些投靠日本、作恶多端的官员和军官,红警部队则组织了一系列公开审判。
龙井县的审判最为轰动。
广场上搭起了临时审判台,上千名群众前来围观。
当金大勇等一干人犯被押上来时,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呐喊。
"就是他把我儿子抓去给日本人修工事!"
"我女儿就是被这群畜生害死的!"
审判长不得不多次敲击法槌维持秩序。
公诉人逐条宣读罪行:勾结日本人、迫害爱国志士、强征劳工、贪污受贿...
每一项指控都有确凿证据。
当审判长宣布判处金大勇等主犯死刑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次日清晨,清脆的枪声响彻龙井县城外的小山岗,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些审判不仅伸张了正义,更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与侵略者勾结绝不会有好下场!
消息传开后,边境地区残存的亲日势力纷纷自首,吉林全境的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
……
当37师在吉林省境内忙于各项军政事务时,39师的动向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意图。
师长张胜率领上万名红警士兵在滨江短暂休整后,便接到了肖安国的紧急军令。
11月23日,也就是杨百川率领南面军主力刚刚抵达奉天城的同一天,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己经越过吉林省界,进入到黑龙江省境内。
军靴踏过结霜的松花江支流,马车碾过北满平原的黑土地,39师的推进速度之快,完全出乎黑龙江省当局的预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军事压力,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位在北洋系统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牌军阀,此刻正在督军府的作战室内来回踱步,脚下的军靴在地板上踏出沉闷的声响。
墙上悬挂的黑龙江省地图上,代表西平军的红色箭头己经指向了齐齐哈尔。(注1)
"督军,39师先头部队己经抵达肇庆县!"
参谋长张焕相的汇报让朱庆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停下脚步,望向窗外飘落的雪花,回想起刚收到三省联军被全歼时的天真想法。
那时他还满怀期待地准备派人前往西平,表示愿意接受杨不凡的领导。
在他最初的设想中,这种"归顺"应该像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那样:
保持地方实权,只需在名义上服从中央,按时缴纳些粮饷即可。
然而西平军的最后通牒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这八个字像刀子般扎在朱庆澜的心头。
他清楚地知道,一旦照办,自己和手下这些将领都将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即便杨不凡继续任用他们,手中的实权也必将大幅缩水!
……
(注1:各位读者大大们,不好意思,作者君之前搞了个乌龙,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省会还不是哈尔滨,而是齐齐哈尔,现在作者君更正一下,前面己经写成哈尔滨的,我会一一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