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的东北王正审阅着南迁奉天的最后准备文件。
"朱将军倒是心急。"
杨不凡轻笑一声,在拜帖上批了个"准"字。
既然南迁事宜己经安排妥当,他倒要看看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究竟有何来意。
会客厅内,当朱庆澜第一次见到杨不凡时,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顿时瞪得滚圆。
尽管早有耳闻,但亲眼见到这位掌控东北三省的"西平王"如此年轻,还是让他震惊得一时失语。
朱庆澜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拱手赞叹道:
"杨上将果然英雄出少年!朱某从军二十余载,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年轻有为的统帅。"
杨不凡谦虚地摆摆手:"朱将军过奖了,不过是时势造英雄罢了。"
他示意侍从上茶,同时打量着这位正值壮年的将领。
朱庆澜今年西十有一,身材挺拔,举手投足间透着军人的干练,眉宇间虽有风霜之色,却仍充满精气神。
寒暄过后,朱庆澜突然话锋一转:"杨上将,贵军接下来是不是有什么军事行动?"
这个问题问得突兀,让杨不凡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
……
"朱将军为何如此问?"
杨不凡反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朱庆澜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道:
"进来时看到贵部人员个个脚下生风,特别是脸上都写满了有重要事情要办的神情。朱某带兵多年,这点观察力还是有的。"
杨不凡闻言大笑,由衷赞道:
"朱将军好眼力,观察细致入微,不愧是带了十几年兵的将军!"
"杨上将谬赞了。"
朱庆澜自嘲地摇摇头,"当了这么久的军伍,如果连这点都看不出来,我岂不是成了废物?"
杨不凡连忙摆手:
"哪里的话!朱将军治军能力过人,在民国将领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这句话却像一根刺,扎在了朱庆澜的心上。
他的脸色突然变得复杂,声音也低沉下来:
"杨上将就不必往我脸上贴金了。我若真有那么大的本事,至于一枪不开便将黑龙江省拱手让出吗?"
会客厅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朱庆澜这话明显带着怨气,既是对自己无力保全地盘的懊恼,也是对时局无奈的控诉。
杨不凡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
安慰嘛,会显得太过虚伪,赞同吧,又显得太过刻薄。
……
会客厅内的气氛一时凝固,窗外的雪落声清晰可闻。
杨不凡面对朱庆澜的自嘲,短暂沉默后,很快调整好表情,脸上浮现出真诚的微笑:
"朱将军,您这是宅心仁厚,不忍黑龙江百姓遭受战火涂炭。您的军事才能,在民国将领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点毋庸置疑!"
不等朱庆澜回应,杨不凡便继续道: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我那几名手下,如肖安国、张胜他们,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他巧妙地用部下作比较,既肯定了朱庆澜的能力,又暗示了新时代的到来。
朱庆澜闻言,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
他敏锐地察觉到杨不凡话中的深意!将自己与肖安国等人相提并论,无形中将杨不凡置于更高一层的位置。
但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并不在意,成王败寇的道理他再明白不过。
更何况,能驾驭如此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杨不凡必有过人之处。
"杨上将,您就不必夸我了。"
朱庆澜摆摆手,语气坦然,"事实就摆在那里,失败就是失败,我朱某人可不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人。"
杨不凡端起茶盏,意味深长地说道:
"朱将军,您这可不叫失败,而是换一种方式为国效力而己。"
这句话让朱庆澜神色一动,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听出了弦外之音,杨不凡似乎有意继续重用他。
这个念头让这位正值壮年的将领心头一热。
他才41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自然渴望继续报效国家。
但转念一想,现在谈论未来还为时尚早,毕竟是否要在杨不凡麾下效力,还需看对方真正的理念是什么。
……
"杨上将说笑了。"
朱庆澜谨慎地回应,"朱某现在不过是一介闲散之人..."
"朱将军过谦了。"
杨不凡打断他的话,"像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