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所言有理啊!丞相所言确实有些苛厉了。′p,a¨o¨p^a?o¨z*w~w_.-c/o,m+
刚才咱神游天外,一直在思索着贪污怎会禁之不绝呢?
洪武七年,反贪大案十万人落马,当时咱们怕官吏薪水不够吃喝,所以确定了新的薪水制度。
以北方农民一年收入12元和南方农民一年收入24元的平均数为基础,当时取得是三倍基础,最低级的官吏薪水是54元。
一元钱可以买两石米,如果油水充足,人一年也就吃两石米,也就是一元。
54元是什么生活水平?想吃肉可以经常吃到肉,想穿衣也可以经常穿到衣服。
当然,那是九年前的老黄历了。
九年前,全国税收是8300万两,咱记的没错吧!当时银子还是两制,后来才改成了元制。
如今,全国一年的税收是万元,翻了两倍啊!所以我就想,大明蒸蒸日上,诸位臣公功不可没,这薪水……该涨,但怎么涨,咱有一些想法,请诸位臣公斧正……
第一,建立涨薪制度,让大明官吏的薪水可以随着国家税收的数额增长而增长。
第二,建立工龄补贴制度,官吏在位时间越长,补贴的就越多,这是为了体恤老臣,体恤老臣的清廉正直。!l^a/o′k.a.n·s/h*u+.`c+o!m_
第三,建立绩效制度,有的人干得快干得好,有人干的慢干的错。绩效考核,就是为那些愿意努力的官吏们准备的。
最后,我还想建立退休制度、退休金制度、以及返聘制度……”朱国瑞娓娓道来,群臣越听越不对劲,这好像是有备而来啊!
“丞相今年六十有三了,不可谓不劳苦功高。丞相,东宫娘娘可快要生产了,孩子的太师,咱可一直想是你呢!
一家三代,三代人的帝师,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臣惶恐……”
朱国瑞继续道:“退休,从丞相开始,七十岁退休,而后的二品官员及以下级别以此类推。
反正,只要能工作到退休,退休的官吏照样有钱拿,直到死!退休不是把老臣丢到一边就不管了,咱朝廷和地方官员,还可以用私聘的形式让老臣用他的经验发挥余热,这相当于领两份钱。”
“还有这种好事!”底下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大致的想法都是这个。他们看向刘业,但刘业低头不语,没有说话,看起来格外的落寞。¨3¢8+k+a·n+s\h·u′.*n!e\t-
汉初三杰,萧禾、韩性、张量。李尚长自诩萧禾,而已经逝去的刘基被誉为在世张量。
按理说,刘业这位会打仗的儒将是韩性的。但可惜的是,刘业更擅长内务,一手工业革命的启迪,直接超越了韩性,算是拥有了一张独立的名片。
刘业太彪悍了,一个人建立了一整套初级的工业标准,并花了五十年的时间终于使其有了曙光。
大明一年的税收就是最好的例子,万元,相当于旧时代的万两,什么封建朝代能有这样富裕的财政?
李尚长并不敢和外挂刘争丞相的位置,但现在皇帝要让丞相退休,看起来他好像是有机会当丞相了。
但注意一件事,李尚长是1314年生人,比刘业还大五岁呢!他今年68了。如果按照退休制度来,这退休的第一刀怕不是要斩在他身上。
“陛下!丞相劳苦功高,纵然为人苛厉了一些,但终究是功大于过的,这样罢退老臣,是不是会寒了老臣的心啊?”李尚长说道。
“李公此言差矣!”中书省参知政事胡唯庸是李尚长的门下故吏,刘业退休,好处最大的是他啊!所以他立马赞同了朱国瑞的提议:“陛下的退休制度,明明是爱护老臣,怎么会寒了老臣的心呢?毕竟,陛下还有返聘制度呢!”
【你来真的!】李尚长看向胡唯庸,立马开口反驳。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热闹了起来。只不过这次,刘派和反刘派的斗争变成了少壮派和老弱派的斗争。
“好了!退休制度,我意已决。此制度不是为了罢退老臣设置的,李尚书啊!你不要太多心了!”两派僵持不下,朱国瑞开始站队,将没有确定的事情变成了事实。
……
同年十月,刘信产子,朱国瑞龙颜大悦,亲自为孩子取名朱云炆,并在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就封了皇太孙之位。
1381年,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
1386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
1374年,大明的财政收入就超过原本时间线未来1900年大清的全年财政收入了。
靠着1381年开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