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31章 解码巴蜀民间传说里的文明基因

第31章 解码巴蜀民间传说里的文明基因

壁上,至今残留着深浅不一的凿痕;万丈深渊间,悬空的栈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关于这条“天梯石栈相钩连”的通道,流传着五丁力士以血肉之躯凿穿天险的悲壮传说。

古蜀时期,蜀地四周被崇山峻岭环绕,与中原隔绝。蜀王望帝虽心系天下,却苦于无路可通。“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险峻的山势让商队望而却步,让使者有去无回。直到五位力大无穷的壮士出现——他们被称作“五丁”,个个身高丈二,能徒手撕裂猛虎,吼声可震慑山林。五丁常在金牛道旧址的桥头饮酒,他们的酒碗是用整只犀牛角制成,一饮而尽时,酒水如瀑布般飞溅。

秦惠王觊觎蜀地富饶,设计“石牛计”。他命工匠雕琢五头石牛,每日在牛尾放置黄金,扬言“石牛能日粪千金”。蜀王果然中计,派五丁开山修路。五位壮士扛着百斤重的铁凿,腰系藤索,悬在千丈绝壁上作业。他们凿下的碎石如暴雨坠落,砸在江心掀起滔天巨浪;手掌磨出血泡,便用麻布缠绕继续;遇到坚硬的花岗岩,就用火烧水激,让岩石迸裂。传说他们的汗水汇聚成河,在山脚下形成“汗池”;凿山的呐喊声惊动山神,引来群鹿衔草相助。

道路即将修通时,秦惠王又施“美人计”,谎称愿献五位天仙般的美女。五丁再次领命入秦,返程途中行至梓潼。忽见一条巨蟒钻入山洞,五丁中的老大抓住蛇尾,其余四人合力拉扯。谁知山摇地动,轰隆巨响中,整座山轰然崩塌,五位壮士与五位美女被埋于土石之下,化作五座巍峨山峰,这便是“五妇岭”“五丁山”的由来。据说在暴雨夜,仍能听见山中传来“嘿哟——嘿哟——”的号子声,夹杂着若有若无的女子啼哭。

五丁虽逝,却为古蜀打开了文明交融之路。后来的金牛道上,青铜铃铛的脆响取代了开山的轰鸣,驮着蜀锦、井盐的马队踏出深深蹄印;司马相如的马车沿着这条道入蜀,带来了中原的礼乐;而李白仗剑出川,在此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唱。如今在广元明月峡,考古学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栈道遗迹,那些嵌入岩壁的方形石孔,恰与传说中“五丁凿孔架木”的记载吻合;岩壁上模糊的岩画,似乎还能辨认出巨人挥斧的身影。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川陕交界处的百姓仍会举行“开山节”。青壮年们模仿五丁开山的动作,舞动巨型石锁;老者则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说到动情处,浑浊的老泪滴落在粗糙的羊皮鼓上。暮色中的古蜀道,风掠过铁索桥,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五丁的英魂仍在守护这条用生命换来的道路,诉说着先民们“人定胜天”的豪情与悲壮。

十、神话余韵:巴蜀传说中的永恒回响

从都江堰的惊涛到峨眉山的云雾,从剑门的铁蹄到锦江的云锦,巴蜀大地上的传说如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枝桠间缀满璀璨的文明果实。这些故事早已超越简单的口耳相传,化作刻入血脉的文化基因。茶馆里,白发老者摇着蒲扇讲述宝镜传说,竹椅的吱呀声与盖碗茶的轻响,为故事增添岁月的韵味;川剧舞台上,演员的变脸绝活重现五丁开山的惊险,脸谱的瞬息万变恰似历史的风云激荡;春社日的庙会里,孩童戴着虎头帽追逐嬉戏,他们手中摇晃的竹制小铜镜,映照着千年前的善恶之鉴。

这些传说更塑造了巴蜀独特的精神气质。大禹治水的坚韧,演变为川人“不服输”的性格;望帝化鹃的悲悯,滋养出“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五丁开山的壮烈,则熔铸成“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当现代工程师在白鹤滩建造超级水电站时,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自己正续写着千年前李冰治水的传奇;当成都的创客在锦江边的咖啡馆里构思新创意,薛涛笺上的诗意与锦江的灵动,早已融入他们的灵感血脉。

在全球化浪潮中,这些传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外国游客在宽窄巷子听着皮影戏里的颛顼故事,惊叹于东方文明的瑰丽;留学生将五丁开山的动画短片分享到社交平台,让世界看见中国先民的开拓精神。而在雅安的山村小学,孩子们仍会在课余时间,用方言讲述仙女散花的传说,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与千年前聆听故事的孩童同样明亮的好奇与向往。

巴山苍苍,蜀水泱泱。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传说,是晨雾中峨眉山若隐若现的金顶,是暮色里阆中古城飘来的醋香,是锦江春夜里永不熄灭的灯火。它们如同古老的密码,镌刻在每一块青石板上,流淌在每一滴江水中,等待着后人去聆听、去解读、去传承,让这片土地的传奇,永远焕发新的生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