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86章 巴山蜀水间的风电长歌

第186章 巴山蜀水间的风电长歌

一条巨龙横卧大地,山顶上30座风机错落有致,白色塔筒与湛蓝天空相互映衬,叶片悠悠转动,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这座总投资3亿元、装机容量达6万千瓦的风电场,每年13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足够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极大地缓解了区域能源紧缺的状况,推动着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

方斗山风电场的建设,也是一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这里曾因过度采矿,山体千疮百孔,植被破坏严重。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在铺设道路、安装设备时,采用了生态友好型技术,对原有矿坑进行回填,在风机周边及道路两旁播撒草籽、种植树木,使曾经荒芜的山坡逐渐恢复生机,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今,方斗山风电场不仅是能源供应站,更是生态修复的示范基地,吸引着周边居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石柱七曜山风电场:“5a级风场”的绿色崛起之路

石柱七曜山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为“5a级风场”,这里风力资源丰富,年均风速适宜,是发展风电的理想之地。目前,七曜山风电场已建成多个风电项目,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石柱风电产业的重要支柱。

风电场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建设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为当地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从基础建设工人到技术安装人员,许多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建成投运后,风电场每年缴纳的税收,充实了地方财政,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风电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风机制造、运输、维护等,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七曜山风电场还与当地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一大特色景观。游客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沿途欣赏着壮观的风机群,感受着清洁能源的魅力;山下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村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增收渠道,日子越过越红火 ,曾经偏远落后的山区,如今正借着风电的东风,走上绿色崛起的康庄大道。

巫山红椿风电场:高山之巅的绿色能源明珠

巫山红椿风电场位于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地处高山之巅,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风能资源得天独厚。风电场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高海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重重困难,将一台台风机稳稳地矗立在山巅。

红椿风电场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偏航系统和高效的风力发电技术,能精准捕捉每一缕风的能量 。每台风机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通过输电线路送往千家万户。该风电场的建成,不仅为巫山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红椿风电场注重生态保护,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今,风电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高山草甸、原始森林与风机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巫山旅游的新亮点 。

未来展望:重庆风电的无限潜力

随着“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深入实施,重庆风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未来,更多的风电项目将在重庆的乡村落地生根,分散式风电将与集中式风电协同发展,进一步挖掘风电资源潜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低风速风电技术将不断突破,使更多风速相对较低的区域也能实现高效风电开发;海上风电也有望在重庆的江河湖库等水域进行探索和试点,拓展风电发展空间 。

风电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繁荣,形成完整的风电产业链,从风机制造、安装、运维到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风电与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的融合也将不断加深,有效解决风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风电在能源体系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积极推动下,重庆风电必将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建设美丽重庆贡献强大的绿色动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