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领队。
终于忍不住问道:“师兄,这位杨秀清有何特别?你似乎对他比对阳平关守将杨昂还要上心?”
诸葛逸收回视线,略带苦涩地回答:“伯约,我对他的确很感兴趣,但并非因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名字。
杨秀清……我担心他命运多舛,将来恐难逃厄运。”
说完,诸葛逸看向姜维,后者一脸茫然。
“伯约”这个表字,是诸葛逸提前为远赴荆州的儿子所取,并让姜维暂用,以避免历史上的怪异字号带来的麻烦。
姜维不解地问:“命运多舛,难逃厄运?师兄也信这些神鬼之说吗?”
诸葛逸摇头:“神鬼之事,我半信半疑。
但别忘了,我们现在身处道家圣地,关于神鬼,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姜维以为,为一个名字过分留意一名普通骑兵护卫领队,实属不值,亦觉无趣。
“若三清神祇俯瞰尘世,此地必为其所瞩目!”
“因此……”
“心存敬畏,实为明智。”
回望往昔,
崇尚科学的诸葛逸,定会对此笑语以对。
然而,穿越之事既己发生,岂是科学所能明述?
即便是联盟解说管泽猿亲临,以其“管理学”亦难解其中奥妙。
故而,
诸葛逸唯有仿效晚年牛顿,
当科学无力解疑,唯有投向“玄学”与“神学”之怀,
将穿越此等奇异之事,归结于冥冥中的仙佛神圣。
当然,另有他解,
譬如……
“物理学,或许己然消逝!”
念及此,
诸葛逸见姜维面上并无波澜,心知这少年或许是汉末的无神论者。
轻叹少年无畏,他转而另起话题以消磨时光。
“伯约!”
“对于汉中现今之治理,你有何看法?”
诸葛逸掀起马车帘幕,以绳固定,手指路旁三清神像及修路之民众,
又指道路两侧,每隔数里便有的义舍。
诸葛逸借汉中郡特有之景,向姜维发问。
这些景象,
据诸葛逸所知,后世均有详细记载。
史书记载,
张鲁据汉中,自封“师君”“张天师”。
信徒初为“鬼卒”,信道后为“祭酒”,各领部众。
部众多者,则为“治头大祭酒”。
不设官吏,以祭酒理政。
延续旧法,教民诚信,令病患自省。
犯法者,宽宥三次,再犯方惩。
小过则修路百步赎罪。
又依《月令》,春夏之时禁杀戮与酗酒。
更设义舍,内置米肉,供路人量腹而食,并言多取者将得罪鬼神而致病。
此刻,
诸葛逸所展姜维之景,正是后世记载之印证。
姜维望诸葛逸所指,眉宇轻蹙。
随即,
他微露不屑:“此乃迷惑民心之伎俩。”
“若在黄巾之乱时,此人定遭官军清算!”
“只是……”
“当今朝廷势弱,失去对各地的控制,加之刘璋懦弱,才使张鲁能在汉中立足。”
“假若张鲁投身曹操麾下,恐怕性命难保……其教义亦将灭绝!”姜维表达了自己的不屑。
诸葛逸听后,内心暗暗认可。
暂且不论姜维见解的对错,他思考的深度远超同龄。
然而,诸葛逸微微摇头。
“伯约,你有所不知。”
“张鲁与昔日搅动大汉风云的天公将军张角截然不同。”
“张鲁乃道家正宗,源自老子经典,为正宗教派。”
其根源可追溯至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