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185章 核实

第185章 核实

行走在田埂上的是计世成和姚文昌和管世铭几人。

各人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计世成时不时的瞟上管世铭一眼。

这位库大使被长史司保举了一级,加了将仕郎的散阶,现在也算得是从九品的官职在身。

不入流到从九品其实是无所谓,但表明了王府高层的态度。

很显然,管世铭这个库大使已经被殿下纳入囊中。

随着管世铭的加入,王文海的顺从,比如乔正志,李清臣等进士或举人出身的王府官员都是向殿下输诚,渐渐获得了具体的差使。

短短时间内,王府内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撵人更换官职,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但是很明显,荣王殿下对王府的控制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计世成已经派人回老家搬取家小,这事也是和宗沐云商量过后做出的决定。

王府官员其实很少搬家小到自己任职地方居住,一则是搬家费用不小,耗费很大。二来朝廷不允外任官员带家小一同上任,以避嫌疑。

象管世铭这种和家人同住的官员,其实是百中无一。

也就是王府佐杂官不被人看在眼里,管世铭又是不入流,形同小吏,所心根本无人在意。

宗沐云这样的就是清客,却是不在官员管理的范围之内,搬不搬家人到常德是自己家事,朝廷却是不会加以限制。

计世成要搬亲眷前来,当然是要做出态度,下定决心,最少在十年之内安心在荣王府效力。

朱载墐对这种表态当然十分欢迎,计世成奏报此事之后,便是令财赋司拨了百两银子给计世成当搬家费用。

殿下这个态度,显而易见了。

估计过一阵子,搬亲人到常德聚居的官吏肯定不少。

“这一片都姓宁,可以登记核算了。”计世成也是颇为疲惫,脸色也晒黑了很多。以前身为秀才相公,又擅长杂学,他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在田埂里漫步,那不成了疯迷了?

但现在走在其中,掌握着权力,虽然是晒的黝黑,又是汗流浃背,但却是不以为苦。

看看姚文昌和管世铭的样子,似乎也是相差不多。

各人都是兴致勃勃的样子,管世铭招了招手,将一脸恭谨的宁思忠等人叫过来。

问姓名,父祖籍贯,身状,姓名,田亩数字,一年上交多少。

宁家庄这里按王府记录是水田旱田菜田共三千一百多亩,佃户人家是一百七十户,丁口是丁三百五十,差不多是每户两丁,每丁种地平均在十亩不到。

每年入库粮食是四千多石,另外有四千多石的杂物入库。

此外这里距桃源县城近,有好几百亩地的菜田,一年收获大约是一千多两白银或等值的铜钱。

在计世成和管世铭等人询问的时候,一旁的吏员们运笔如飞,将各人报出的数字一一登记在册。

这些官吏分成好几批,只要是王府地亩黄册上记录的地方便是一一走到。

这时候正是收获农忙季节,也不可能有地种的人会不在家。

若是地册有地,人却没有,这就是抛荒地,当然是没有可能发生。

登记到人,种的地却没有在册子里,这说明什么?

这就是隐田。

在大明这是难免之事。

国初的地亩黄册早就一团乱糟,根本反应不了真实的田亩丁口数字。

由于给秀才生员到内阁大学士不同等级的优待,比如秀才免两个身丁徭役,三十亩地免税。

以此类推,到内阁大学士的等级能优免多少?

而且肯定是权力越大,免田赋身役就不可能老老实实的按规定执行,所有人都会占国家的便宜,尽力兼并和隐瞒自己名下的田亩。

大明是皇权不出县城,县官多半被当地官绅生员阶层给架空掉,彼此配合县官还能涮政绩,如果双方起了冲突,要么是知县涮出超高的名望,要么就被士绅给弄死。

士绅阶层把持宗政和地方权力,当然是彼此配合,将丁口田亩数字隐瞒下来。

加上太监阶层,勋贵,宗藩。

大明的财政缺口当然是越来越大。

就象崇祯年间,很多人说东林党不让收商税,魏太监收商税保障上中枢的财政收入。

全是胡扯。

崇祯也就是刚上台时免除了一些商税,也是因为地方负担过重,新皇上台给的仁政。

没过一年就全面恢复。

并且加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