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还有姻亲之类。
所以一般人不会惹文官。
甚至发展到最后是大员不敢惹清流,地方官不敢弹压生员,因为惹了一个,可能就牵出一群,根本没法穷治,最终尴尬的还是自己。
大家都很谨慎,最后宁愿放弃原则或是损失朝廷的威信或收益,以免在文官士绅和生员这个大生态圈里成为异类。
又由于皇权的外延只是宦官,武官和勋贵早废了,大明就是个瘸脚巨人,文官掌握的权力越大,就意味着皇权的退缩,最终到了万历及崇祯年间时,大明对地方的控制力降到了一个完全无法征收赋税,招募兵员来维系统治的局面。
想到朱载墐暗示里的东西,孙永吉顿时觉得自己此前太天真了。
报功是一时爽,接下来的报复肯定也会叫自己无法承受。
“亲军是肯定要藏起一部份尸体和首级。”
朱载墐也不会把所有一切交给眼前这武官来决断,自己先把事做了,与孙永吉只不过是沟通后达成共识。
“常德府颇有一些对王府不友好的官员。”朱载墐最后提醒孙永吉道:“可能他们为了使王府令人瞩目,令朝廷警惕,哪怕不惜放弃一些东西也要达到目标,孙指挥你自己要想好了。”
这话更令孙永吉脑壳疼,意思也很明显,淡化战果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也要淡化王府发挥的作用,这才是正常的决定。
但如果有府衙的官员宁愿自己倒霉也要把王府拖下水,夸大战果,突出王府亲军的战力,给朝廷一种荣藩具有相当强的实力,相当危险的印象。
这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孙永吉不用多想也不想这么干。
但他保不齐会有别的人干。
朱载墐已经往下走了,有几队亲军和毡军在东门这里格杀了一些生苗,又搜捕了半天,已经确定没有残余生苗躲藏于此,他们就在这里整队,准备返回衙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