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军们分别住几处套院值房。
房舍都改建过,增添了一些卫浴设施,这也是朱载墐特意的吩咐。
人要干净整洁,衣袍一致,加上一些军人特有的饰物之后,军伍整齐,容光焕发,整个队伍就有着和百姓不一样的精气神。
毡军现在只有冬春和夏秋两套常服,两套训练服。
都是动员了王府各处的钱粮雇员裁缝赶制出来。
此外就是青色笠帽,黑色皮靴。
布鞋是没有用,因为要经常训练,不管是爬高上低的器械训练,还是跑步,阵列等训练,那种软底布鞋没几天就烂掉了。
朱载墐买了大量的猪皮羊皮和牛皮,所费不小,这年头皮货是相当值钱,比布贵的多了。
不过朱载墐还是感觉值得。
只要养护的好,每个人发一些油脂养护,靴子能接受的训练强度和耐久时间比布鞋要强的多了。
至于卫所军的那些布鞋,甚至草鞋,相差更远。
其实明军早前也是普遍穿铁网靴,就是按制造绵甲的办法制成靴子。
锻打硝制的棉布配上铁丝网,然后缝制成铁网布,接着制成靴子。
这种靴子的强度肯定比普通布鞋强的多,制造起来的工艺却是相对要复杂的多,要硝制锻打棉花,然后制铁片或铁丝,朱载墐感觉这样制出来的靴子太过沉重笨拙。
可能实战时能防石子尖刺,也能防箭矢透足而过,但赶路,行军,训练,用这些笨拙的铁网靴还是太吃力了。
笠帽,一致的衣袍,加上靴子,带有“荣”字字样的鞓带。
大体上现在只做到这些。
朱载墐是打算此后一律配发瓣儿盔,也是加一些特别的东西。
比如雕刻荣藩字样,或是一些特别的图案。
给老兵配一些铁片镶嵌在腰间或胸口,比如是年章,勋阶,将来还有勋章什么的。
这些东西,要设计好了的话,军人的特质和荣誉感会相当强烈。
同时给普通人很强的心理暗示。
这玩意并不是好得的,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并且服役很久才能得到。
普通的明军可以称是丐军,待遇差也就算了,国初时就是签发俘虏,罪余,流民这些人入军,当时天下大乱也是没办法。
后来军户穷困,不比乞丐强多少,然后将罪犯充入军中,待遇差,军中充满无赖,流民,乞丐,罪犯,这样的军队能受人尊重才怪。
朱载墐是打算一点一滴的恢复荣王府治下军人的荣誉感,不光是自己,也是包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最少在此时此刻,宁思忠心里就是充满着荣誉感。
毡军们昨天表现的不差!
宁思忠坐在自己宿舍的床上,呆呆坐了半响。
他的心到现在还是砰砰跳,由于过于激动,连刚刚砍脑袋的事都没太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个宿舍是一幢五开间的房舍,屋子很高,很宽,说是五间房,感觉是比村庄的那些泥瓦房十间都大不少。
正中五间,左右偏厢各五间,十五间房内一百多张上下床铺,二百多毡军住在这个跨院之中。
这里是王府的东南角,直北方向是王府内廷的偏殿,另外有一幢高楼,三丈多高,这是每幢大明亲王王府里都有的特殊建筑望亲楼,每个封藩在外的亲王,国初时隔几年能回京一次,拜见父皇和母妃。
后来孝宗时定制再不准亲藩返京,于是每个藩王府这种望亲楼开始成为标配。
视线转向前廷,最高大的建筑当然是三层玉石阶上的承运殿,虽是单檐大殿,却是仿的京城主殿,规制稍逊一等。
对宁思忠这等前二十多年一直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说,这里的每幢建筑,都是令他大开眼界,甚至入住多日之后,每次情绪激动时,看看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激动的心情总是会又复平静下来。
就以眼前这幢小院来说,是王府中给吏员办事或是放东西的地方,对宁思忠等人来说,就算是拥有几百亩到百亩田的中小田主,家中的宅邸也未必就比这小院更牢固精致。
三开间的大门,方砖地面,青砖为墙,梁木都年年涮漆,黑色的瓦顶每年都会修葺,摆放的箱柜都用上等木料打造,作工漆工都是上乘。
这些东西,加上那些大殿,楼阁,还有神秘的内廷,偶尔出现的宦官和宫女,那些丝制的华贵衣裳,那些提着的精致宫灯,这些东西,毫无疑问在提醒着宁思忠,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