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295章 制衡

第295章 制衡

怎么在御前奏对,这才是袁炜要考虑的事。

至于常德府的那一地鸡毛,袁炜并不在意。

那些揪着荣王和王府不放的,无非就是一些清流后生,对宗室亲藩持强硬和打压的态度也是朝廷近些年来的共识。

打头冲锋的就是这些清流中的楞头青。

持重之辈,比如袁炜就一直不肯在这样的事情上表现的太过火。

毕竟朱姓一家,现在天子考虑的是负担过重,对亲藩颇有打压削减之意。

等过些年财赋压力缓解了,皇上肯定会考虑到圣德之亏和后世之名。

被人说皇上这个朱家族长当的不合格,苛刻宗室,不讲亲亲之谊,刻忌寡恩,这些东西皇上现在不太在意,再过些年未必就不在意。

当今天子的性格袁炜相当了解,总体来说就是有耐心,有意志,有手腕,也是真的天性凉薄。

再得宠的臣子,只要皇上感觉无用了就会放弃。

而且立功再多,再被赏识,如果被皇帝感觉叛卖自己,用自己的名声和安全来换自己的名声权势,那么也就是如太祖高皇帝说的,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当年夏言这位首辅被杀,就是高官们心头最为警惕之事!

自大明开国以来,李善长虽是文官其实也是勋贵圈里的一员,其威胁到皇权之后被太祖皇帝所诛杀,其实还是太祖在持续不断的削弱勋贵,打压淮西集团。

自那之后,高品文官被杀只有夺门之变后的于谦,也是因为英宗要维护政变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不得不然,事后英宗也是极为后悔。

而杀首辅,尚书,总督,如杀一鸡,毫不介怀,这便是今上。

哪怕袁炜现在很是得宠,在面圣时也是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怠慢。

而袁炜现在考虑的就是,这一次是站在哪一边?

一边人多,人言汹汹,多以削王爵,凤阳圈禁的态度为主。

气势大,人数多,而且站的立场是文官们普遍的看法,跟着这一派走,没功也不会有过。

另外一派人虽少,但多是重臣,态度持重,袁炜本人的态度也多半是倾向这一派。

原本他还有些犹豫,毕竟此时不对荣王喊打喊杀,这个亲王要是和宁王一样真的造反,事后怕是会被清算。

听了何思赞的话,袁炜是将决心下定了,拍了拍手掌,对何思赞道:“你的话极好,为师听了很有助益。你现在回府歇着,过几天礼部再有命令你南下,你就老老实实的南下,多跑一趟,替同僚当此苦差,部里自是对你刮目相看,不会揪着些许错处不放。言官那头,我同他们打个招呼便是。”

何思赞要的就是老师这样的表态,当下便是叩首一礼,感激不已。

袁炜也不是在意,端茶送了这学生出去。

不过是和那些乌鸦打个招呼,以袁炜现在的圣眷,不过是小事情。

这些年都察院在严嵩的打压下风气渐坏,言官很少有真正关心朝局时政或地方事务的,而是只跟着上头的大棒挥舞,上头要灭谁,这些汪汪队的人就冲上去咬,罗织编造罪名,喊打喊杀,几天内弹劾的奏折就能堆成小山一般。

在嘉靖到万历之初大佬们很喜欢这种言官战术,徐阶攻严嵩,高拱攻徐阶,还有若干次阁臣互攻,双方都是派出得力的言官大将赤膊上阵,互相嘶咬。

这种风气算是党争之初,大佬相争还基本上有底线,到了万历之后东林党开始用京察党同伐异,党争就进入了新的阶段,甚至相争到败坏国事也在所不惜的地步。

天启年间阉党的彻底得势,其实就是皇帝对东林党过于强势的反击,很多人以为任用阉人是天启失德,其实这是正经的大明祖制,用阉人牵制和打压文官,是大明内廷的帝王心术。

只是天启当时还太过年轻,手段不够老练,出手太重了。

这导致阉党在短时间内一家独大,再次失去制衡。

好在天启帝的天赋不错,后期逐渐扶持了一些非阉党势力,以逐渐达到平衡。

谁知道崇祯皇帝一上来就把阉党连根拔起,手段之鲁莽简直令人不知说什么是好。

大明近三百年只有两次权力失衡,一次是土木之变,武勋势力一扫而空,被文官迅速补上了权力缺口。

另一次就是崇祯年间的阉党覆没,看似是拔乱反正,其实是严重的削弱了中枢的力量。

后世的人夸说魏忠贤如何如何,其实魏的眼光一般,施政手腕一般,并且和一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