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道保险。至少在红薯出现之前如此。
从陆远一行抵达少华部落开始,就一直要求族人注意采集保留这三种作物的果实。其中颗粒饱满不易脱落的果实被保存下来,其他吃掉,这是作物驯化的起点。
在成功烧制陶罐后,这些宝贵的野生种子被小心存放在陶罐中。为了防水防潮,陶罐中还加入一层厚厚的草木灰,这是种子的储藏工艺。
准备种子只是农耕的第一步,对田地的准备同时开展。
首先是选址,农田必须选在向阳、平坦、通风、土层厚、靠近水源、靠近居住区的位置。
符合条件的区域只有一个,就是赵晚晴的伐木场,这就是为什么她在那里砍了半年的树,清理出上百亩的空地。
如今有用的木材已经全部砍伐拖走,原地只剩枯枝败叶和倔强生长的低矮灌木,以及肆意扩张的藤蔓。
在空地边缘清理出一条十米宽的隔离带,然后选择风向合适的时间开始点火烧荒。
烧荒的作用很多,一方面是清理杂树杂草,另一方面可以将藏在其中的昆虫以及虫卵烧死。此外烧荒后的土地,其中的霉菌密度骤减,这也是一个造成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
杂树杂草焚烧之后留下的草木灰,又能为作物补充重要的钾肥和磷肥。
有一种观念认为不应该烧,应该将秸秆破碎搅拌到泥土中自然腐烂,这样剩余的营养物质会更多。
但是植株腐败会滋生大量霉菌,它们将严重感染破坏作物的根系。另外秸秆上附带的虫卵也没有被杀死,更进一步造成减产。
所谓秸秆还田技术,还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技术呢。
喜欢多个妹妹重生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