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技术解封的同时,灵音的限制也终于解除,不过可能祖灵对她有点看法,她失去万千变化的神通,只能以一只白狐的形象在部落里跑来跑去。+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
族人们见怪不怪,导师都是从天上来了,有一头会说话的狐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同样身为导师,灵音肯定要承担一定的工作,考虑到她的专业,由她向族人,特别是儿童传授音乐、绘画和舞蹈的技艺。
这些东西花不了几个投资点,但在文明的进程中不可或缺。技术令人类脚踏实地的生活,艺术令人类仰望星空,思考天上的星星是怎么回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哲学、科学逐渐萌芽,而这一切辉煌的起点,不过是部落营火边第一次吹响的骨笛。
说回正题,如今少华部落已经掌握烧陶、纺织、建筑、畜牧等关键技术,那么开启农耕时代的先决条件已经充分。
取水河流中的鱼虽多但并非无限,根据计算其产量至多供应3000人的生存所需。对于支撑一个文明来说,这点人口远远不够。少华现在不到一千人还感受不到压力,但少华以后绝对不止一千人。
正值深秋,正好可以开始筹备下一年的播种工作。~微,趣,晓′税~ _毋·错`内\容~
首先是选种。少华周边植物资源丰富,但并非所有植物都适合农业耕种。
粟米、豆子和大麦是导师们选择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这三个品种经过精挑细选,互相配伍缺一不可。
粟米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口感不错,淀粉含量高,种子容易储存。这些条件正是成为主粮的特征。
不过此时的野生粟米可并非后来的园艺驯化种,它现在就是正儿八经的狗尾巴草,植株有1.5米高,大量养分被浪费在“长个子”上面。因为太高,风一吹就会扑倒一大片造成大面积减产。
此外还有一个相当致命的缺陷,野生粟米成熟时,穗粒一碰就掉。这本是为了方便种子传播,但想想看重量1克的细小种子散落到泥土中,然后一粒一粒捡起来的酸爽吧。
为了让粟米成熟后保持在穗子上不掉下来,人类选种花了整整一万年的时间,这比修炼到渡劫期大成圆满还费劲。
虽然有时间加速,老陆也不打算花费这么久的时间,这是文明竞争赛,必须争分夺秒。所以大家决定给少华部落开挂。
这个挂就是萤部落的特产铀云母,其具备的天然放射性可以成千上万倍的提升野生粟米的基因变异速度,没准其中哪颗种子就获得到理想性状。*E′Z?晓,税¨惘/ ?更·鑫`蕞-全,
这叫“鸟枪法”,族人无需理解原理。他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将适量的铀云母研磨成粉,选择少量粟米种子与云母粉末共同保存。种植时专门开辟一小块试验田,不断的对变异种进行选育。
粟米属于禾本科,含有丰富碳水但蛋白质缺陷较大,所以必须同时补充种植一定量的大豆。
此外禾本科植物的生长相当消耗土地的力量,一直种下去很快土地会寸草不生。而豆科根系的根瘤可以起到固氮作用增强土壤肥力。所以两者进行轮种,将有效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
某些文明就是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在新土地上种玉米种得好快乐哦。殊不知按照他们那个耕种法,那些新土地最多还能坚持一百年。
豆子的好处很多,除了果实,其全株都可食用,也是上好的畜牧饲料。可是现在的野生豆,各种一言难尽。
首先,野生豆居然是藤蔓植株,必须攀附其他植物才能生长。
更致命的是野生豆毒性较强,采集下来的果实必须长时间浸泡,彻底煮熟才可食用。
最后设计出一个方案,将豆子和苎麻种在一起。苎麻植株强韧高大,而且被豆苗攀爬也不影响产量。
第三种核心作物大麦的选择,则是另一套逻辑。和豆与粟不同,大麦是“秋播作物”。秋天播种下去,次年夏季成熟。
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粟米和豆子尚未成熟,储存的粮食即将耗尽的关键节点。这时候有一垄大麦保底,就是续上最后一口气,直到坚持到粟米成熟。
此外大麦完全不挑生长环境,抗旱抗寒,可以种植在非常贫瘠的土地上,植株同样是优秀饲料。如果遇到大旱或者严冬,那么大麦就是保命粮。
就算丰收大麦吃不掉,还可以用来酿酒,完全不会浪费。
所以这是一种“保底作物”,在靠天收的农业时代,大麦就是农民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