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马一月之费,可支田卒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
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示羌威武,五也。
以闲暇时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
兵出,乘危侥幸;不出,令反叛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堕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
无径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
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
又无惊动河南大ば—ぃ皆羌种。使生他变之忧,十也。
治隍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大费既省,徭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唯明诏采择!
是书奏入,汉宣帝再复书询问赵充国,提出了几个问题:战争何时可以结束?羌人如果袭击农民及各处守军,如何抵御?大开、小开部落是否还会与先零部落联手?针对朝廷的疑虑,赵充国上奏一一回答:首先,他认为先零羌已经势衰,其崩溃已指日可待,大约到神爵二年(前60年)春便可结束;其次,他认为沿边需要守御的地界虽长、军士数量虽不足,但屯田军居高望远,彼此间倚靠防御工事自保,用通道联络,烽火相通,以逸待劳。羌人见汉军有备无患,自身又被限制,很快就将自行瓦解,不战就可以自行消灭。小规模抢掠虽不能完全禁止,但较之出动大军,徒劳无功,疲兵伤财,是不值得的。何况汉朝还需要对付防备匈奴和乌桓,如果长期供给西北用兵,也不是万全之策。再次,朝廷先前已遣使抚慰羌族各部,应该不会再生异心。
赵充国解释了后,又说:“请陛下明见赐决,勿误浮言!”这已是第三次奏请罢兵屯田。汉宣帝每得一奏,必询诸众议,第一次赞成充国,十人中不过二三;第二次便有一半赞成了;第三次的赞成,十中得八。汉宣帝因斥责从前反对的朝臣。群臣无词可说,只得叩头服罪。丞相魏相跪奏道:“臣愚昧不习兵事,后将军规划有方,定可成功,臣敢为陛下预贺!”
也是个顺风敲锣的。汉宣帝始决依赵充国计策,诏令罢兵屯田。有诗赞充国道:
尚力何如且尚谋,平羌全仗幄中筹;
屯田半载收功速,元老果然克壮猷。
屯田策定,偏尚有人主张进攻。欲知是人为谁,待至下回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