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39章 读书

第39章 读书

战船护送你回去。”

尚让急得直跺脚:“这...这可是军器啊!”

“预报潮汐的算什么军器,”黄巢大笑,“预报民心的才是。”

初夏的暴雨冲垮了梧州的一段官道。

太学的孩子们连夜设计出“石笼筑路法”,用竹笼装碎石加固路基。

黄宁带着学生们冒雨施工时,发现阿蛮不见了。

找到他时,这孩子正蹲在山洞里,给几个逃荒的孩子讲《农谚百句》。

“先生!”阿蛮眼睛亮晶晶的,“他们从衡州来的,也想上学!”

衡州来的孩子怯生生地捧着片芭蕉叶,上面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字。

黄宁认出来,那是《岭南好物》里记载的嫁接法。

“朱温烧书,”领头的孩子说,“我们就记在叶子上。”

暴雨停歇时,官道上已经摆满了石笼,像一串坚实的项链。

黄巢骑马巡视完毕,突然解下玉佩递给阿蛮:“赏你的。”

阿蛮却摇头:“陛下,能赏我们纸笔吗?衡州来的同学没本子。”

当晚,尚让愁眉苦脸地报告:库里的纸只够用三个月了。

“去买,”黄巢头也不抬,“去波斯,去天竺,有多少买多少。”

黄宁却拿出个木匣:“不用,孩子们自己造出了纸。”

匣中的纸粗糙发黄,但上面已经写满了工整的字迹。

“原料是稻草和破布,”黄宁轻抚纸面,“阿蛮带着衡州孩子试了三十次。”

黄巢对着灯光细看,发现纸浆里还混着细小的花瓣。

“这是...素馨花?”

“为了让纸香一点,”阿蛮的声音从殿外传来,“读书不苦的。”

中元节祭祖时,黄巢在太学立了块无字碑。

“这是给天下典籍的衣冠冢,”他亲手点燃第一炷香,“它们会在岭南重生。”

学生们依次上前,在碑前放下自己抄写的书:《齐民要术》《水经注》《岭南农书》...

阿蛮放的是本手绘的《百工图谱》,扉页写着“给阿爷”。

黄宁发现那个长安少年在碑前跪了很久,怀中抱着新抄完的《论语》。

秋试放榜日,黄巢破例让前十名学子参与政事。

年纪最小的竟是个俚人女孩,她提出的“梯田养鱼法”让老农们都啧啧称奇。

“陛下,”女孩大胆地问,“我能回家乡教族人吗?”

黄巢亲手为她戴上青玉冠:“你已是太学博士,该有官印。”

尚让小声嘀咕:“女子为官...”

“岭南的女子,”黄巢打断他,“顶得上中原的宰相。”

腊月祭灶时,黄宁病倒了,高烧中一直喊着“长安”。

阿蛮连夜跑去山上采药,摔得满身是泥。

他熬的药又苦又涩,黄宁却喝得一滴不剩。

“先生,”阿蛮趴在床边问,“长安的雪真的像盐一样白吗?”

黄宁望着窗外的荔枝树:“岭南的雨,比长安的雪更养人。”

病愈那日,黄巢邀他登上海边新造的楼船。

船舷上刻满了太学学生的名字,连那个交趾少女的都在。

“朕想通了,”黄巢迎着海风张开双臂,“打回长安不如再造个长安。”

他指着远处的船队:“等这批海船回来,带上棉种和算盘,我们沿着海岸线往北走。”

黄宁突然明白过来:“陛下要...用稻浪推回去?”

“让朱温看看,”黄巢的眼中映着波光,“什么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开船前,阿蛮追到码头,塞给黄宁一个布包。

里面是晒干的素馨花,和一本崭新的《岭南诗草》。

第一页上写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书声一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