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离岸时,海浪拍打着刻满名字的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鸿+特′小*说?网^ ?更¢新?最+快/
黄宁站在甲板上,看见阿蛮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海岸线上的一个小黑点。
"那孩子会成长为栋梁之才。"黄巢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海风吹乱了他的鬓发。
黄宁展开阿蛮送的《岭南诗草》,素馨花的香气混着墨香飘散开来。
船舱里传来波斯水手的歌声,那是他们根据岭南民谣改编的船歌。
"陛下,第一批棉种已经装船。"尚让走过来报告,手里拿着份清单。
黄巢接过清单,在上面添了几行字:"再加二十套《农谚百句》和五架改良织机。"
黄宁注意到清单末尾标注着目的地——泉州、明州、登州,都是沿海重镇。
一个浪头打来,船身微微倾斜,黄巢扶住了栏杆:"这船比朕想象的要稳。"
船尾处,几个太学学生正在调试新制的航海罗盘,铜制的指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按交趾少女的设计改良的,"黄宁解释道,"她说加上磁石可以更精准。"
黄巢突然转身对舵手下令:"往东偏五度,顺洋流走。"
舵手惊讶地看着他:"陛下也懂航海?"
"年轻时贩过私盐,"黄巢嘴角微扬,"海路比陆路安全。"
夜幕降临时,船队在星光的指引下继续航行。
黄宁发现黄巢独自站在船头,望着北方出神。
"想长安了?"黄宁递上一杯热茶。
黄巢接过茶杯,热气在夜风中迅速消散:"朕在想,朱温此刻在做什么。"
洛阳皇宫里,朱温正对着《劝学令》的奏折大发雷霆。_j!i′n*g·w,u′x·s+w~.¨c_o,m*
"废物!"他把奏折摔在地上,"岭南的学生都能造潮汐仪了,你们连个算盘都做不好!"
跪在地上的工匠瑟瑟发抖:"陛下,我们缺、缺少图纸..."
朱温一脚踢翻了案几:"去偷!去买!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
侍从悄悄捡起被踩脏的奏折,上面印着半个脚印。
与此同时,岭南太学的灯火依然明亮。
阿蛮带着衡州来的孩子们在灯下抄写《齐民要术》,粗糙的纸面上墨迹斑斑。
"这句'顺天时,量地利'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指着书页问道。
阿蛮挠了挠头,突然灵机一动:"就像我们俚人打猎要看季节!"
窗外传来波斯厨子的笑声,他正在教几个学生烤馕。
烤馕的香气飘进书房,孩子们的肚子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海上的第七天,船队遇到了风暴。
浪头高得能淹没桅杆,船身在狂风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稳住舵!"黄巢的声音穿透风雨,"降半帆!"
一个巨浪打来,装着棉种的箱子滑向船舷。
黄宁扑过去死死抓住绳索,手掌被磨得鲜血淋漓。
风暴过后,损失了三箱棉种和两架织机。
"还好《农谚百句》都装在油纸包里。"尚让清点着物资汇报道。
黄巢看着海图上偏离的航线,眉头紧锁:"耽误了播种季..."
黄宁突然指着远处:"陛下,有船!"
一艘挂着奇异旗帜的商船正向他们驶来,船头站着几个皮肤黝黑的商人。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是天竺商人,"波斯水手兴奋地说,"他们认识去岭南的路!"
商船靠近后,领头的商人用蹩脚的官话喊道:"可是黄王船队?"
黄巢示意放下小艇:"正是,阁下是?"
"奉阿蛮博士之命,"商人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送新绘的海图来!"
竹简上详细标注了沿途的洋流和补给点,还有阿蛮歪歪扭扭的签名。
黄宁发现竹简背面写着:"先生,我们做出了更好的纸。"
商船还带来了岭南的新消息:朱温派密探潜入了太学。
"有个长安来的书生,"商人压低声音,"总在藏书阁转悠。"
黄巢冷笑一声:"让他看,最好把每本书都抄回去。"
船队按新海图调整航向,速度明显加快了。
夜晚,黄宁在灯下研究阿蛮送来的海图,发现边缘画着个小人。
小人手里举着个牌子,上面写着:"等先生回来吃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