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0章 上船

第50章 上船

倒下的瞬间,他看见雪下的棉桃被压碎,雪白的棉絮涌出来,裹住了他的身体,像土地伸出手轻轻抱住了他。¢d·a¨n_g′y`u′e`d?u`._c¢o¢m′

他还看见藏在棉田深处的密道入口,有个岭南来的孩子正探出头,冲他挥手,手里攥着一颗发胀的棉籽。

意识模糊时,黄宁感觉有什么东西落在脸上,他以为是雪,睁开眼却看见是飘来的棉絮,雪白的棉絮上沾着一点暗红,像他母亲曾绣过的棉桃图案。

他想伸手去接,手指却再也抬不起来,耳边只剩下官军的呐喊和兵器碰撞的脆响,像要把这片土地的宁静彻底撕碎。

远处传来密道入口关闭的声音,很轻,像棉籽撑裂种皮的脆响,黄宁笑了笑,嘴角溢出的血染红了落在脸上的棉絮。

他最后看见的,是棉田里那些被压弯的稻穗,穗尖都朝着密道的方向,像在指引着种子的去向,也像在送别远行的人。+白¢马`书_院· ?追-最*新^章·节¨

官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们的铁蹄踩在稻棉田里,发出咔嚓的声响,像是在碾碎土地的希望,又像是在为新的种子埋下伏笔。

黄巢带着百姓钻进密道时,听见身后传来黄宁最后的呐喊,那声音混着兵器的碰撞声,像一根棉线被猛地扯断,疼得人心里发颤。

密道里漆黑一片,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和脚步声,有人不小心撞到了墙壁,手里的棉籽撒了一地,在黑暗中发出细碎的滚动声。

老书生打开油灯,灯芯裹着的岭南棉絮发出微弱的光,照亮了身边孩童们的脸,他们的眼睛里没有恐惧,只有紧紧攥着棉籽的认真。

前太守的女儿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织锦匠的儿子,她刚要说话,却看见黑暗中伸出一只手,手里攥着那根染血的丝线,线的另一端,是受伤的少年。?6,1-看.书.网_ +追?最¢新¨章¨节,

“梭子还在。”少年举着织布机的梭子,梭子上的棉线虽然断了,却依旧缠着几根岭南的丝线,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密道的尽头传来水流声,黄巢拨开最后一块石板,看见外面是洛水的支流,岸边停着几艘商队留下的船,船板上还堆着未卸的棉包。

“上船!”黄巢挥手示意百姓登船,自己则守在石板旁,听着密道里是否有官军追来的动静,手臂的伤口还在流血,浸透了用来包扎的棉絮。

商队头领解开船绳时,发现绳子被冻住了,他咬着牙用力扯,绳子突然断裂,带着冰碴的绳头弹在脸上,像被棉籽壳划了一下。

第一艘船刚驶离岸边,就听见密道里传来官军的喊杀声,石板被撬开的巨响震得水面泛起涟漪,惊飞了岸边栖息的水鸟。

黄巢跳上最后一艘船,回头望了一眼洛阳城的方向,那里的火光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像是有人把稻棉田的颜色都烧进了云里。

船行至洛水中央时,有孩童指着水面,说水里漂着许多棉絮,那些雪白的棉絮混着未燃尽的稻秆,像无数只小船,载着洛阳的故事往远方去。

老书生翻开《农桑记》,借着油灯的光,在被流矢划破的书页上补记:“洛阳稻棉,随水而迁,遇土则生。”字迹虽然颤抖,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前太守的女儿把受伤的织锦匠儿子抱在怀里,用剩下的棉籽油给他清洗伤口,少年疼得皱起眉头,却依旧紧紧攥着梭子,说要把洛水灌溉的图案织完。

船行到黎明时分,终于靠岸,岸边的土地陌生而寂静,黄巢踏上岸时,脚下的泥土沾着露水,像洛阳棉田里的土一样柔软,让他想起黄宁说过的,土地都是一样的,只要肯接纳种子。

百姓们陆续下船,有人蹲在岸边,抓起一把土放在鼻尖闻,说这土的味道像荆襄,也像洛阳,适合种稻,也适合种棉。

老书生在岸边插下一根棉秆,棉秆的顶端还留着一个空棉桃,他说这是洛阳的记号,等明年春天,这里就会有新的棉田。

黄巢看着那根棉秆在晨风中微微摇晃,忽然想起黄宁倒下的棉田,想起那些朝着密道方向的稻穗,他知道,只要种子还在,就不算真正的败退。

有个岭南的棉农从怀里掏出棉籽,埋在棉秆旁边的土里,又有人放下稻种,说要让稻棉在这里继续共生,像在洛阳时一样。

孩童们围着埋种子的地方,用树枝画了个圈,说这是新的“洛南棉区”,虽然这里没有洛阳的名字,却有从洛阳带来的希望。

织锦匠的儿子坐在岸边,借着晨光开始织布,机杼上的棉线和丝线虽然不多,却已能看出洛水的波纹,他说要把这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