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0章 蜀地林盘:岁月深处的田园牧歌

第10章 蜀地林盘:岁月深处的田园牧歌

石雕巧夺天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祠堂的梁柱上雕刻着“八仙过海”的故事,人物神态各异,动作栩栩如生;门窗上的花鸟雕刻,连羽毛和叶脉都清晰可见,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

除了这些手工艺,林盘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活动。春节时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这些活动代代相传,成为林盘文化的重要标识。在黄龙溪古镇,至今保留着“烧火龙”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巨大的火龙在烟火中翻腾,寓意驱邪避灾、祈求丰收。舞龙者们赤裸上身,在火花中穿梭,展现出勇敢无畏的精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舞龙前,村民们会举行隆重的祭龙仪式,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向龙献上祭品,祈求风调雨顺;舞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条街道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七、时代浪潮下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当城市化的列车轰鸣着驶向这片古老的土地,林盘原有的宁静被打破,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据《2023年四川省乡村发展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川西地区林盘人口流失率高达42%,大量年轻人离开林盘,前往城市谋生,导致林盘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许多林盘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60%,而18 - 35岁的年轻人不足15%。传统建筑因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许多房屋出现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问题,部分建筑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在某调研团队走访的120个林盘中,有37%的古建筑处于中度以上损坏状态。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一些林盘的绿地系统被打破,树木被砍伐,溪流被填埋,生态结构特征逐渐减弱。某环保组织的监测数据表明,过去二十年,林盘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了35%,部分溪流的水质从2类下降到4类。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质污染,影响了林盘的生态平衡。在土地政策层面,政府实行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政策,虽然旨在盘活土地资源,但实际操作中,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指标急剧萎缩。某试点区域数据显示,集中安置小区的建筑密度较传统林盘增加了60%,绿地率却下降了40%,与林盘原本生态用地、生产用地、住宅用地交错融合的空间结构背道而驰。

经济转型之路同样充满荆棘。传统林盘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虽然一些林盘发展了特色产业,但特色产业布局与林盘聚落空间形态的完整性、外层环境空间优化的延续性冲突,部分产业用地侵占乡土林木资源和基本农田,牺牲了林盘原始的高弹性生态本底和可宜居性。据文旅部门统计,目前全省以“旅游型林盘”为定位的项目超过500个,但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20%,大量林盘因同质化严重陷入恶性竞争。

但希望的曙光同样闪耀。大邑县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全域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示范县,在林盘改造利用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着成果。通过新型林盘建设,将村民从散居变为集中居住,社区统一提供环境卫生服务,解决了垃圾、污水等问题。从2012年至今,大邑县已建设了56个这样的林盘聚落,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对于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林盘,大邑县尽量保持原有风貌,保留人们的生活记忆 ,如雾山厂盒,便凭借这种保护利用方式获得第七届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公建项目银奖。

大邑县还在积极探索从传统林盘农业向现代林盘农业的转型,“无人农场”便是其中的重要尝试。由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特聘院长罗锡文院士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无人农场”利用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致力于实现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无人作业。在董场镇的试点农场,当收割机在农田中收割完毕时,能自动给运粮机发送信号,运粮机收到信号后从仓库出发,到田边指定位置等待收割机,全程无需人工操作。相较于传统农业,“无人农场”每亩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00 - 500元,粮食产量提高10% - 15%。尽管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避障、场地安全等问题,但一旦成熟,将向更需要“无人”技术的丘陵山地推广,进一步提升林盘农业的效益。

八、传承创新的未来新篇

临邛街道西江村则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特色林盘打造为载体,探索出“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