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44章 巴蜀五峰海拔纪:云端之上的五座天然丰碑

第44章 巴蜀五峰海拔纪:云端之上的五座天然丰碑

海旁捡的经幡碎布。每天放学,她都会牵着家里的老牦牛“格桑”去洛绒牛场,牛背上驮着阿妈准备的酥油桶和青稞饼——这是她给转山游客当小向导的“装备”。“爷爷说我生下来那天,仙乃日的雪冠亮得像块白玉,”卓玛用小石子在地上画着神山的轮廓,u型谷的弧线被她画得歪歪扭扭,“喇嘛说我跟神山有缘,能听懂风里的话。”

她确实能说出些大人不懂的事。比如珍珠海的冰泡在晴天会往上冒,像谁在水里吹泡泡,“那是菩萨在数转山的人呢,来一个,冒一个”;比如仙乃日的u型谷在月圆时会有回声,像有人在唱歌,“是雪水在岩缝里学经咒呢”;比如海拔4500米的杜鹃花丛里,藏着种蓝色的小蝴蝶,只有心诚的转山者才能看见,“去年有个戴眼镜的叔叔看见三只,他说要给他生病的女儿带只‘蝴蝶的运气’回去”。

有次她带着个拄拐杖的老爷爷转山,走到舍身崖时,老爷爷突然哭了。他指着仙乃日的山腰说,看见一团白光,像他去世的老伴在招手。“我指着那团光说,那是菩萨在给奶奶披袈裟呢,”卓玛拨了拨牛背上的经幡,蓝布条在风里抖了抖,“老爷爷后来给我寄了张照片,是他和奶奶年轻时在天安门的合影,说要让神山也看看他们年轻的样子。”现在那张照片被卓玛贴在自家的经堂墙上,旁边是仙乃日的全景画,两相对望,像跨越千里的问候。

仙乃日的水韵之美令人沉醉。东南坡的夏洛多吉冰川融水形成冲古溪流,溪流两岸的红石滩如火焰燃烧,这种红色来自附着在岩石上的橘色藻,其生存温度必须低于25c。卓玛知道红石滩的秘密:太阳最烈的时候,红石会变成暗红色,像睡着的火焰;清晨沾着露水时,又红得发亮,像刚点燃的火苗。“去年夏天特别热,”她说着,弯腰捡起块碎红石头,对着阳光看,“有块最大的红石褪成了粉色,我每天都去给它浇雪水,浇了半个月才红回来。”现在那块红石成了她的“老朋友”,每次经过都要摸一摸,石头表面滑溜溜的,像裹着层薄纱,“它会记住摸过它的手呢”。

最神奇的是山巅的“冰佛”现象——冬季时,积雪在岩缝中冻结,会形成巨大的冰佛造型,阳光照射下,冰佛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观世音菩萨真的在此显灵。卓玛的爷爷年轻时见过完整的冰佛,说佛的手掌能站下三个人,冰面上的纹路像天然的念珠,“阳光照在上面,能在雪地上映出六字真言的影子”。“现在冰佛每年只能留住一个月,”卓玛捡起块红石头,在地上画了个佛像,“去年的冰佛缺了只手,爷爷说是菩萨在给我们招手呢,叫我们多来看看它。”

有个摄影师为了拍冰佛,蹲在雪地里等了七天。第七天清晨,冰佛突然在阳光下完整显现,连佛掌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他太激动,手一抖,相机摔在雪地里,镜头碎了。“他抱着相机哭,说没拍下来,”卓玛递给他块烤青稞饼,“我告诉他,冰佛是给眼睛看的,记在心里,比照片清楚。”后来摄影师把碎镜头留给了卓玛,说镜头片上的裂痕,像仙乃日的冰川擦痕,“这样我走到哪,都带着神山的纹路”。

山后的牛奶海呈扇贝形,湖水因湖底碳酸钙沉积而呈现乳白色,湖畔的玛尼堆上挂满了蓝色的经幡,与湖水颜色相互呼应。卓玛常在这里帮游客祈福,用石块垒玛尼堆,“每块石头都要顺时针放,嘴里要念‘嗡嘛呢叭咪吽’,”她认真地数着石块,“去年有个阿姨想求子,我帮她垒了108块石头,今年她真的带着宝宝来了,宝宝的小脸红扑扑的,像牛奶海的朝阳。”

亚丁的生态系统如自然宝库。海拔3000米以下是云南松林,松鼠在枝头跳跃;3000-3800米是高山栎林,秋季时叶片变成橙红色;3800-4500米是杜鹃灌丛,夏季时各色花朵竞相开放;4500米以上是流石滩,雪莲花在碎石中绽放。这里还是小熊猫、藏马鸡等珍稀动物的家园,清晨时分,常能听见藏雪鸡在山岩上鸣叫。

卓玛的爷爷是村里的老护林员,认得所有的花草鸟兽。“爷爷说云南松的树胶能治刀伤,去年他给砍柴划伤手的叔叔涂了点,三天就好了,”卓玛指着林间的松鼠,“那只尾巴特别大的松鼠,偷过我放在石头上的青稞饼,现在见了我,还会站起来作揖呢。”有次她在流石滩发现朵雪莲花,被风吹得快倒了,就用石块给它围了个小圈圈,“爷爷说雪莲花是菩萨的坐垫,得好好护着”。

每年7月,当地藏民会在仙乃日脚下举行“转山节”,身着盛装的牧民牵着牦牛,沿着朝圣之路绕行,牦牛身上的铜铃在山谷中回荡,与诵经声一起,为神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转山节也是卓玛最忙的时候,她帮着阿妈给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