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轨道进行了加固与优化,能承受更重列车,信号系统不断更新,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让这条铁路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极大地促进了川渝地区的物资交流,开启了成渝地区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1964 - 1978年三线建设时期,成渝铁路为四川三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沿线的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等地布局了机械工业和轻工纺织工业等。到2006年,四川遂宁至重庆的铁路建成通车,成都和重庆之间有了新的铁路通道,开行在成遂渝铁路上的成渝城际列车,将两地旅行时间从12小时压缩到4小时内。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经过技术改造,复兴号动车组时速达到350公里,实现成渝城市间1小时通达 ,成渝两地之间每天开行动车组近100对,平均每20分钟就开行一趟动车组。未来,沪渝蓉高铁重庆至成都段(成渝中线)建成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时间距离还将进一步缩短 。
2. 宝成铁路四川段:翻越秦岭的钢铁奇迹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的同一天,宝成铁路四川段便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这条连接陕西宝鸡与四川成都的铁路,四川段要穿越秦岭、大巴山等险峻山脉,地形复杂,工程难度极大。建设者们面临的不仅是陡峭的山峰、深邃的峡谷,还有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困境。
施工过程中,简陋的工具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钢钎大锤凿开坚硬的岩石,人力推车运送土石方,在开凿隧道时,塌方、涌水等危险如影随形。但建设者们毫不退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日夜奋战,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寸寸掘进。
在一处名为“鹰嘴崖”的地方,山体陡峭如刀削,根本没有施工的道路。建设者们便在悬崖上搭建栈道,用绳索将自己悬挂在半空中,一点点地开凿岩石。栈道下方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打通这条天路。
有一位名叫王强的年轻战士,在一次隧道塌方事故中,为了保护施工图纸,用身体死死护住图纸,自己却被落石掩埋。当战友们找到他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但手中的图纸却完好无损。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张师傅,在搭建栈道时,脚下的木板突然断裂,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迅速抓住旁边的绳索,才得以死里逃生。但他没有休息,稍作调整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当第一列火车缓缓驶入成都站,标志着蜀道千年的交通难题被彻底打破,西南与西北从此紧密相连,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火车的汽笛声,仿佛是建设者们胜利的号角,响彻山谷。
在宝成铁路穿越莽莽秦岭,进入四川境内的第一个车站——大滩站,建有一座唐业成烈士之墓 。1966年3月4日下午,一列满载重要物资的货运列车飞速驶向大滩站,司机突然发现前方钢轨有巨石,紧急制动也无法阻止列车惯性,一旦撞上后果不堪设想。正在铁路旁护坡作业的唐业成见状,毫不犹豫纵身扑向大石,拼尽全力将其掀离轨道。>*3{<8¥看!书o网<\ -¤÷追{¨最^*新>¤章?×a节`列车安全通过,可他却被列车冲击到数米之外,壮烈牺牲,年仅46岁。英雄的事迹感动无数人,原铁道部授予唐业成“欧阳海式的英雄”称号 ,他生活的太白村也改名为业成村。1967年3月3日,唐业成烈士陵墓在大滩站建成。此后,大滩站每天都有职工清扫陵墓落叶灰尘,逢年过节、清明前后,人们都会前来缅怀先烈,讲述英雄故事。
宝成铁路不仅是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铁路,更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58年6月,电气化改造工程启动,在那个技术薄弱、经验匮乏的年代,这项工程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挑战。建设者们面对秦岭复杂的地形,要在陡峭的山壁间架设接触网,在幽深的隧道里铺设电缆,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面对设备短缺,技术人员和工人群策群力,自行设计、制造部分设备;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导致的施工难题,他们反复试验、摸索,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1961年,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电气化改造率先完成,这一段线路成为中国电气化铁路的试验田和里程碑;1975年7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彻底改变了以往依靠双机头“一拉一推”艰难翻越秦岭的历史 。电气化改造后的宝成铁路,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牵引质量从原来的1000多吨提高到3500吨以上,运输能力提升数倍,不仅为西南地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