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28章 巴金:笔绘山河,情寄岁月

第128章 巴金:笔绘山河,情寄岁月

、用行动去反抗旧世界 。

《春》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深受封建压制的两位少女高淑英和周蕙,在同样的困境下,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高淑英生活在复杂的大家庭,父亲高克明是家族掌事人,另有四房叔伯,以及一众堂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高公馆。高公馆是富庶门户,却也是青年人的牢笼。过去一年,家里发生了许多大事,丫鬟投湖自尽,表姐积郁而亡;大嫂惨死郊外,大哥觉新郁郁寡欢;二哥公然抗婚,三哥离家出走。同样的命运盘桓了一圈,如今终于落在了淑英头上,父亲为淑英操办了一门亲事,年内将下聘,男方与父亲有生意上的关联,但嗜赌好色,名声极差 。书中展现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压抑与青年的挣扎觉醒,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们看到“好的人生,从觉醒开始”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聚焦青年知识分子爱情与革命追求,展现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为革命事业的挣扎探索,细腻刻画人物心理与情感纠葛,在青年读者中广泛传播,激励不少人投身进步事业 。

(三)乱世书写:抗战时期的创作

抗战时期,国家陷入苦难,巴金辗转上海、广州、桂林等地。战争的硝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巴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住在简陋的阁楼里,啃着硬邦邦的馒头,却从未停下书写的笔。1946年,巴金完成长篇小说《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 。《寒夜》中,他写尽乱世小人物的挣扎,汪文宣夫妇在战争与生活的双重压迫下,艰难求生,人性的光辉与无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憩园》里,他剖析人性与家族兴衰,旧家族的没落、新希望的萌芽,在字里行间流淌。他用文字为抗战鼓与呼,把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都融入作品,让文字成为抗击侵略者的武器,哪怕力量微小,也从未放弃传递希望 。

同时,在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由巴金、黎烈文起草,经鲁迅修改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呼吁文艺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笔为戎,凝聚抗战力量 。1952 - 1953年间,巴金两次赴抗美援朝战场前线,他的短篇小说《团圆》被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迄今仍是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的经典之一,用文艺作品传递着家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三、情路辗转的暖心情缘

1936年,上海的街头,梧桐叶在风中轻晃,一位19岁的女学生萧珊(原名陈蕴珍 ),捧着巴金的《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那些关于封建家庭的描写、关于觉慧反抗的情节,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敲在她心上,让她看到了希望与方向,也唤起了她对自由的渴望。于是,一封长信,夹着自己的照片,从她手中寄出,穿越山海,寄到了巴金手中。信里,她倾诉着对作品的热爱,也诉说着自己在封建家庭阴影下,对自由的迷茫与追求 。

巴金收到信,展开阅读,字里行间,他看到了这个女孩的真诚与勇敢,被深深打动。此后,二人开始了笔友的交流,巴金亲切地称她为“小友” 。在书信往来中,萧珊对巴金的情感,从最初的崇拜,渐渐转变为倾慕。她会在信里分享自己的人生困惑,讲述战火中的见闻,那些关于青春的迷茫、对未来的期许,毫无保留地倾诉;巴金也在回信中,给予她理解与指引,二人虽未谋面,却仿佛已是相识多年的好友,灵魂在文字里碰撞、交融 。

终于,见面的机会来临。上海的一家雅致饭馆里,萧珊怀着紧张与期待,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巴金。现实中的巴金,比她想象中更亲切,交谈间,上海街头的漫步、咖啡馆的长谈,让他们的情谊不断升温。可命运的考验,却悄然降临。萧珊的家庭,是封建的旧家庭,父亲执意要给她订下与富商之子的婚约,像一道枷锁,要锁住她的自由与爱情。

萧珊陷入绝望,她向巴金求助,眼中满是期待,希望这个她倾慕的人,能给她力量,带她挣脱枷锁。巴金彼时,因年龄、身份的差距,内心满是顾虑,最初回应“自己决定”,可当他看到萧珊眼中的失望与泪水,那一刻,他慌了。他追出去,在街头,喘着气说出:“等你长大,要是还愿意搭理我这老头子,咱们就在一起。~比!奇′中^文+网` ?更!新,最*全¢” 这话虽笨拙,却饱含真心。萧珊听完,泪水未干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情,她知道,自己认定了这个人,非他不嫁 。

此后,萧珊投身战时医院,在战火中穿梭,照顾伤员,用行动挣脱封建婚约的枷锁,也成长为独立勇敢的女性。后来,二人在颠沛流离中成婚,婚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