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28章 巴金:笔绘山河,情寄岁月

第128章 巴金:笔绘山河,情寄岁月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贵重的彩礼,有的只是彼此紧握的手,和满溢的温馨。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巴金写作时,萧珊默默陪伴;萧珊遇到困难,巴金给予力量,他们的爱情,在风雨中愈发坚韧 。

1972年,不幸再次降临,萧珊被查出患了肠癌,晚期的病痛,像恶魔般折磨着她。巴金赶回来,守在她身旁,看着她一天天瘦下去,心疼得无法自抑。手术那天,他站在手术室外,攥紧拳头,盼着奇迹出现,可最终,奇迹没能降临。术后第五天,萧珊还是离开了人世,巴金感觉整个人像被抽空了,曾经的温暖与陪伴,瞬间化为乌有。

在往后的33年里,巴金守着萧珊的骨灰盒,放在床头,每天早上醒来,都能看到,仿佛这样,萧珊就还在身边。他写下《怀念萧珊》等一篇篇文字,把对萧珊的思念,熬成了岁月里的长情,那些文字,满是对往昔的追忆,对爱人的不舍,读来让人泪目,也让世人看到了这份爱情的深沉与坚守 。

四、风雨人生的坚守与省思

(一)职务担当:文学事业的推动者

巴金在国内担任诸多重要职务,是中国文学界的重要引领者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1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以这些身份,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积极奔走、建言献策,扶持后辈作家,推动文学创作生态的繁荣 。同时,他还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担当,关注社会、反思历史,用文字和行动践行对国家、对文学的责任,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

(二)编刊与出版贡献:文学阵地的搭建者

巴金在编辑刊物方面贡献卓越,是文学刊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933年,在靳以邀请下,任《文学季刊》《水星》编辑委员,审稿过程中挖掘不少优秀作品与作者 。1934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等系列丛书,为诸多作家提供发表作品、被大众看见的平台,培育了文学创作的沃土 。1935年,他在上海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并任总编辑,为中国的文学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出版多套文学丛书,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虽因国民党查封仅出七期,但刊物聚焦时代议题、刊登进步作品,如巴金自己的部分小说及众多青年作家反映社会现实、呼吁变革的文字,成为当时文学界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 。抗日战争时期,他与靳以创办月刊《文丛》(靳以主编,巴金任发行人 ),还和茅盾一起主持《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 ),这些刊物成为抗日救亡的文学阵地,痛斥日本侵略、鼓舞民众斗志,将文学与民族救亡紧密相连,用文字凝聚抗战力量 。1957年,与靳以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该刊物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界的重要阵地,刊登众多经典作品,见证并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巴金参与创办与发展,为其奠定深厚文学底蕴 。

此外,巴金奔走呼吁促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亲自创办的《收获》杂志被公认为中国一流优秀文学刊物。1985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巴金将自己收藏的8000多册书和15万元稿费、300多万奖金捐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还编辑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自我省思:《随想录》与真话文学

特殊年代,风暴来袭,巴金也未能幸免。他被批斗、下放,遭受着身心的折磨。曾经的文学成果,被视为“毒草”;曾经的理想,被恶意曲解。可即便如此,巴金对文学的虔诚,从未有过丝毫动摇。他在困境中,默默坚持,把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思索,藏在心底,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

晚年的巴金,迎来了反思与忏悔的时刻。《随想录》的创作,像是一场自我救赎。他用蘸着血与泪的笔,进行深刻的自我解剖,也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在书中,他直面历史伤痛,毫不避讳地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呼吁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人。他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的有力见证,具有深刻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

除了自我反思,巴金还把对文学的热爱,延续到传承事业中。他力促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四处奔走,呼吁各界支持。他明白,文学遗产是民族的瑰宝,需要被守护、被传承。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馆逐步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