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西南,万湖区。?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
车子驶入一条掩映在高大橡树下的幽静车道,最终停在一栋有着浅色灰泥墙面和深色木构架、风格沉稳的别墅前。这是海军统帅部配发给高级技术顾问的临时居所,带着旧容克时代的刻板与一丝不苟。
空气里是松针、湿润泥土和远处湖水的清冷气息,与蒂森工厂的铁锈味、戈林办公室的浮夸甜腻截然不同。
别墅内部同样一丝不苟,冷硬得如同军舰舱室。深色的橡木护墙板,沉重的家具,墙上挂着北海海图和俾斯麦号的线图。壁炉里没有生火,空气清冷。
我拒绝了管家递上的热咖啡,径首走上二楼书房。
沉重的橡木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外界。房间很大,一张宽大的桃花心木书桌对着窗外波光粼粼的万湖湖面。
桌上除了必要的文具和台灯,只有一台笨重的军用加密电台和一块U-42耐压壳的尖锐残片——它像一件残酷的镇纸,永远提醒我来自何处。
窗外的湖水反射着阴沉的天空,一片灰蒙蒙的铅色。战争的铁幕正在落下,一寸寸挤压着生存的空间。
海雾集团的烟草网络是烟雾,蒂森的钢铁骨架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在即将到来的、席卷整个大陆的钢铁洪流中,步兵手中的烧火棍,将是决定堑壕归属的关键。
我拉上厚重的窗帘,打开书桌上的绿色罩灯。昏黄的光圈笼罩着桌面。
摊开一叠厚实的绘图纸,拿起削尖的HB铅笔。
指尖再次触摸到那块冰冷的耐压壳残片,锐利的边缘带来熟悉的刺痛感。
意识瞬间沉入那片充斥着柴油机轰鸣、深弹闷响和耐压壳呻吟的深海。但此刻,我需要的是另一种钢铁的咆哮——来自陆地,来自单兵手中那足以撕裂防线的持续火雨。
铅笔尖落在雪白的纸面上,发出沙沙的轻响。线条开始延伸、交织、构筑。
一个修长、简洁、充满工业力量的轮廓逐渐显现。不再是毛瑟98K(Mauser 98k)那优雅却笨拙的栓动长身管,也不是MP38/40那适合近战泼洒却精度感人的冲锋枪结构。
它介于两者之间。
笔尖勾勒出核心——滚柱延迟闭锁枪机。
两个坚硬的滚柱,楔入闭锁凹槽。!l^a/o′k.a.n·s/h*u+.`c+o!m_想象着击发瞬间,高压燃气推动弹壳后坐,滚柱被强制挤压内收,解锁枪机的瞬间延迟…这精妙的力学舞蹈,是可控全自动火力的基石。
史实中,它将在多年后由路德维希·福尔格里姆勒(Ludwig Vrimler)最终完善,成为G3(Gewehr 3)和MP5(Masenpistole 5)的心脏。
现在,它只是一个穿越者脑海中的蓝图。
“后坐力…后坐力是关键。”我低声自语,铅笔在图纸上快速标注着数据。枪管轴线必须尽可能贴近抵肩点,减少枪口上跳。
一个粗壮高效的枪口制退器必不可少,形状在纸上反复修改,最终定型为类似后世鸟笼型的三室结构。
复进簧的力度和缓冲行程需要精密计算,图纸边缘布满了演算的公式和数字。
接着是供弹具。
30发弧形弹匣,采用可靠的双排双进设计。弹匣井的角度必须优化,确保供弹顺畅。
材料…高强度冲压钢板是最优解,轻便、廉价、适合大规模制造。
这比MG34/42那昂贵复杂的弹链和沉重脚架更适合每一个冲锋的掷弹兵。
图纸上,枪械的细节越来越丰富。可调节的觇孔式照门和护圈保护的柱状准星。
握把的角度反复调整,确保人机功效。护木考虑使用层压木板或早期工程塑料,内部预留空间给日后可能加装的导气管,为未来导气式变种预留伏笔。
一个可折叠的简易金属枪托草图也出现在图纸角落。
笔尖停下。
我拿起图纸,对着灯光审视。
一支融合了跨越时代智慧的突击步枪雏形,静静躺在纸面上。
它比毛瑟98K短小精悍,比MP40沉重可靠,比FG42伞兵步枪更易量产。它将是撕碎步兵防线的利齿,是“狼群”战术在陆地上的延伸。
名字?一个带着德意志钢铁与实用主义气息的名字在脑海中浮现——StG 39。(Sturmgewehr 39)。
风暴步枪39型。
放下图纸,指尖再次用力按向那块耐压壳残片。_x,s